光影大師伯格曼 在自傳里面曾說:
光有多種 :柔和 危險 夢幻 鮮活 死氣沉沉 清澈 朦朧 火熱 暴起 荒涼 突然 險暗 早春 墜落 筆直 傾斜 感性 衰減 受控 劇毒 平和 蒼白。
照明設(shè)計師在做設(shè)計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光的語言呢?
如果沒有,對不起,你那叫打亮!照亮!
如果你說我要求光影,要展現(xiàn)出物體的內(nèi)在精神,這個太矯情,那你就先把物體的美感表現(xiàn)出來吧!
可惜,很多博物館這點都做不到!
云南省博物館
佛祖說:我的面容呢!
只有水平照度,忽略了垂直照度!
細節(jié)根本就看不清楚!
安徽省博物館
萌萌噠!三米開外我壓根就沒有認出這個是獅子!
浙江省博物館
彌勒佛你能樂的起來嗎?
陰影太重影響佛像的面部表情。
國家博物館
上面亮下面壓根就沒有光,
根本就看不到下面的細節(jié)!
這才是完整的展品!
國家博物館
陰影太重影響整體造型!
再來看一下展品完整的樣子,你感覺像是一個物體嗎?
類似以上的反面教材太多了,都是非常珍貴的,非常有藝術(shù)特點的文物,結(jié)果就毀在了(燈光)光影里面!那么想要有好的展陳照明都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1.垂直照度
簡單的說就是燈具離被照物體頂部太近。還不明白那就看示意圖。
對于環(huán)境光足夠了,過渡也不錯的情況下,重點照明區(qū)域調(diào)光師工作時,會讓燈具投射角與豎直方向夾角30度,這樣考慮的原因如下:
1.這個角度的光束,中心光既能保證上部的重點照明,余光又能補充非重點區(qū)域.因此會有立體感,但又不致對比太強烈。
2. 一般室內(nèi)空間,天花高三米,這個位置的光投到墻面上,大概1.5米高,這是最適于人眼觀看舒適區(qū)域。
3.投光越水平,與垂直角度夾角越大,越容易形成眩光,60度的水平夾角(垂直方向30度夾角)能很好地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而水平夾角小的光很麻煩,譬如汽車遠光燈是讓人很難受的。
4.這個角度的燈光投射下來,不會對觀眾造成反射眩光,尤其是帶鏡框的作品。
把握了這個原則,對于不同的場景,可以靈活的運用各類配件。
比如這一個場景,光過渡還好,但是太集中于頂部,曝了。減少一點頂光,增加一點側(cè)投補光,會好很多。
如果沒法加燈了,加個配件也能改善,如柔光鏡。
加上去以后,頂部光強弱化,沒這么曝,暗區(qū)因為光束角的變大會變亮,明暗對比就不會這么強烈了。
2.展柜和展品不匹配
展柜過小,展品過大,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所以,我在做博物館照明設(shè)計的時候,都要提前知道每個展品的尺寸。
簡單說,其實還是燈具離被照物太近。
大展柜小展品,相對里面照明會比較充足。
小展柜大展品,幾乎沒有垂直照度!整體的造型當然不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下面增加補光燈,這樣才能消除底部照明不足的問題。
3.照明設(shè)計師專業(yè)度和審美度不足
很多設(shè)計師認為只要把展品打亮就好,至于這件文物的文化背景跟藝術(shù)特點根本就不去了解。
照是照亮了,就是效果有點。
下面展示一些展陳照明比較好的展示效果!
國家博物館
掌握好基本的原則,對于不同的展品、場景再有針對性地采用照明手段,就可以讓展品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