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又到一年七夕時,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匠心打造的央視七夕特別節目《天下有情人》如期而至,以美輪美奐的實景現場和盡顯文化氣質的節目編排極致打造央視“天下有情人”的七夕文化品牌。 |
8月17日,在七夕情人節當天,《天下有情人》 “愛在七夕 情滿中國”——2018年綜藝頻道七夕特別節目播出,這是顧志剛第二次執導央視七夕晚會。在他看來,他做的不僅僅是一臺晚會,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愛的典禮”。 |
![]() |
用視覺語言大聲言說“愛” 顧志剛是央視綜藝頻道《黃金100秒》的制片人,這位自稱在生活中不善表達的制作人,偏偏制作的是一檔鼓勵別人勇于表達情感的節目。無論是賣菜的還是擦鞋的,或者是教授,他都鼓勵他們,“來,站上央視的舞臺,表現你的才藝,發出你的光彩”。 連續擔任了三年《夢想中國》節目和四年央視春晚的視覺總監的顧志剛,在同事眼里總是有辦法讓舞臺發光。那些視覺呈現也就成了他表達情感的語言。他剛剛完成的這臺“有愛大聲說出來”七夕晚會中,所有他在生活中未能言說的部分,全都在節目中被放大了音量說出來。 2012年央視春晚的舞臺視覺被稱為是“質的飛躍”。演播廳現場用了數百塊LED大屏幕,連地面鋪的都是,全數控的數字模塊讓舞臺瞬間以各樣形態“回聲嘹亮”。顧志剛最滿意那年楊麗萍復出跳《雀之戀》時的舞臺效果。“身后是藍綠色的仙境一般的場景,月亮從天幕緩緩運動到弧幕,蝴蝶在竹叢中飛舞,粒子特效帶著光暈徐徐升起……”當舞蹈達到高潮,孔雀開屏的動畫又將舞蹈之美以最簡潔的方式傳達到極致。“我們用數字模塊加影像,加虛擬技術,完成導演構想。” |
![]() |
技術之美為舞蹈之美幫腔,音量被放大到極致,至今在觀眾的記憶中回響。 2015年,李宇春在春晚獨唱《蜀繡》,如同變魔術,臺上忽然出現了四個李宇春,真真假假,引得眾多技術控后來在網上爭相探秘。“這種全息成像技術,是利用全息膜的物理手段,通過折射和衍射,產生看似立體的幻象,對光線以及觀看角度的要求極高,完成難度很大。”顧志剛的揭秘遠不及舞臺上的呈現來得生動。 2017年,顧志剛第一次擔綱《天下有情人》七夕晚會的總導演,首次將綜藝頻道的這檔品牌節目從室內拉到戶外。舞臺設在江西新余仙女湖,那里是東晉古籍《搜神記》中“七仙女下凡”傳說和“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的中國唯一一個七仙女傳說之鄉。“天為幕,水為臺”,復雜絢麗的視覺語言令人深刻。“我們用了紅外追蹤投影技術,就是給載體裝上追蹤器,載體到哪里,影像跟到哪里,給人視覺意外。還首次在舞臺上用了劇場里才用的雨絲幕,鏡面膜,制造亦真亦幻的仙境效果。” |
![]() |
對于今年七夕晚會的視覺呈現,身為總導演的顧志剛只是用了“精致、耐看”來形容。“我們增加了些簡單的道具,比如薩頂頂唱《左手指月》時,背景用的是巴厘紗,是特別薄的一種紗,染色性和通透性極好,我們用激光雕刻文字,歌詞以及與七夕有關的詩,經燈光染色,亦真亦幻,感覺很強烈。” |
打造“南北鵲橋會” 學物理出身的顧志剛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理工男。早年在一家影視后期公司做技術,性格里求變的動力,讓他的興趣一步步擴大:在了解了所有的電視采編設備后,他喜歡上了電視編輯,并參與拍攝紀錄片,隨后進入央視財經頻道的“生活”欄目;后來在綜藝頻道做“非常6+1”節目時,又被首次使用的數字舞美吸引,雖然當時只是LED的粗版,但舞臺上的豐富變化足以令他著迷,從此開始研究舞臺視覺。不料,卻得了個外號叫“形大內”,意思是說他唯形式化,總是不由自主在形式上“用力過度”。盡管自稱沒有美術功底,但每每糾結于色彩和構圖之中,最興奮的事是“通過技術實現美的極致表達”。 |
![]() |
隨著歲月的沉淀,這位技術控漸漸發現,怎樣說很重要,而說什么似乎更重要。“網絡時代,技術傳播太快,多新奇的形式一旦被觀眾看到,立刻魔力盡失。唯一能夠深植人心的,是內容。內容打動人,形式才立得住。” 七夕,在這個中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里,要說什么?這也是今年《天下有情人》七夕晚會對顧志剛最大的考驗。 晚會設定在南北兩個分會場平行推進,這相當于要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錄制兩場晚會——南依然選擇江西新余的仙女湖,北則選了陜西西安的昆明池。《詩經》、秦竹簡、漢昆明池石像及漢畫像石、畫像磚……大量歷史文獻和古代物質文化遺存證明,昆明池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起源地和七夕文化的發祥地。最打動顧志剛的是,歷經千年,七夕風俗依然在當地流傳,掐“巧芽”“乞巧”活動至今是關中百姓每年重要的節日儀式。每到七月初七,石婆廟的廟會吸引十萬人眾。昆明池建有七夕公園,園內有鵲橋、牽牛津、織女渡、祈愿廣場……有情人在此許下終成眷屬相守終生的美好愿望。 |
![]() |
“七夕是全中國的節日,不論南北。”顧志剛決定由南至北搭一座鵲橋,讓北方的粗獷大氣與南方的婉約清麗鵲橋相會,讓全中國的觀眾在七夕的鵲橋與愛情相會。 “40對情侶在七月初七的不同舞臺、同一星河下喜結連理,牛郎織女為他們打上忠貞、自由、堅守的愛的封印。”顧志剛要搭建的是一個“有愛大聲說出來”的傾訴平臺,南北節目呼應,互訴千年之愛。 這種兩情相悅逐漸升華到家國情懷,三對夫妻走上舞臺,他們的愛情故事與愛國故事交織成晚會的靈魂。最年輕的項目副總師黑文靜,為了研發新一代大型運輸機運-20,結婚十年才要孩子,他們把項目稱為“我們家老大”,同為航空人的丈夫是她最堅強的后盾;一對西遷老教授,87歲的周淼冬與85歲的徐婉珠,“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有著美麗的鳳求凰的故事,經歷了熱戀,經歷了共同奮斗的艱苦歲月,一起慢慢變老,一生相親相愛;“太空之吻”締造者王曙群,身后是妻子默默的奉獻與支持…… |
![]() |
節目中,最打動顧志剛的是那兩位西遷的老教授。“上臺的時候,老先生在前面走,他夫人在后面揪著他的衣襟,兩個人一對視,你就發現他們的眼睛里全是對方,那感覺太溫暖了。”當被問到用什么方法追到夫人的時候,老先生脫口而出,唱歌。還記得當時唱的什么歌嗎?他立刻用俄語唱起《紅莓花兒開》,一對老人翩翩起舞,全場沉浸在一股愛的暖流中。“我們要給這些人最高的禮遇,營造最特別的浪漫,在他們表達愛的時候,讓全場給他們送去祝福,讓愛有儀式感,讓七夕有儀式感。” |
![]() |
顧志剛說,那一刻,所有的形式都失色了,“我不要任何嘩眾取寵的形式奪了他們的光彩。”愛的告白開始,全場暗下來,只有追光燈追著三對夫妻。兩百多名合唱隊員集體為他們唱一曲《最浪漫的事》,觀眾手機上的燈光亮起,和組成方陣的合唱隊員手中捧的紅心一起閃爍。炫目的技術退隱,表達卻深沉而又深遠。他想告訴下一代,這才是我們的情人節,始于漢代,始于三千多年前,“情久彌堅”。 |
![]() |
央視綜藝頻道總監、大型節目中心主任郎昆曾說,“藝術上開拓創新,價值上高度引領,精神上執著堅守”,這是身為國家舞臺的央視綜藝頻道該有的氣度。在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看來,七夕晚會出現在國家舞臺,表達的是一種大視角、大情懷、大文藝。“七夕情人節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浪漫而又意蘊深厚,我們講述中國故事,表達中國人的愛情觀,弘揚的是中國精神。” |
自2012年推出《天下有情人》特別節目開始,6年來央視力求突破,讓七夕文化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今年的特別節目更是勇于創新,首次設置南北雙會場,目的是通過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共鳴架起一座聯通中國的“鵲橋”,傳達文化大同的概念。南北會場特意設置在兩個與七夕節頗具淵源的地方,西安昆明池和新余仙女湖。節目以一南一北平行進行、交叉剪輯的方式呈現,用虛擬現實的技術來實現空間對接,將南方的溫柔婉約和北方的古樸大氣盡顯無遺,從而呈現出一幅精彩絕倫的七夕夜宴圖。 |
![]() |
南北會場特意設置在兩個與七夕節頗具淵源的地方,西安昆明池和新余仙女湖。節目以一南一北平行進行、交叉剪輯的方式呈現,用虛擬現實的技術來實現空間對接,將南方的溫柔婉約和北方的古樸大氣盡顯無遺,從而呈現出一幅精彩絕倫的七夕夜宴圖。 |
![]() |
此次特別節目的舞臺以天為幕、山為景、水為臺,以昆明池和仙女湖的大水面為背景,穿古越今,與主舞臺形成一副情景交融的藝術山水畫。在舞美呈現和視覺技術的選擇上,節目運用了多種最新最炫的現代舞臺技術。雨絲幕、鏡面膜、無人機、虛擬技術和追蹤投影等被廣泛應用,將山水星月、現場舞臺以及節目內容融為一體,真正呈現出一幅流動的具有中國情懷和中國傳統的大型浪漫情景畫卷。 |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式成立后推出的首場七夕特別節目,此次節目以“愛在七夕,情滿中國”為核心理念,主題從愛情觀向家國情懷延伸,將節目分為“金風玉露一相逢”、“南北七夕巧寄情”、“家和國興夢起航”三個篇章,分別圍繞中國人對愛情的審美、對幸福的理解、根植于血脈的家國夢等主題對節目進行編排設計。整場節目以歌頌 “中國愛情”為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依托,通過融入音樂劇、評彈、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講述一個個經典浪漫的愛情故事,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傳統七夕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中國人對于忠誠、堅守、勇敢、自由的愛情追求從未改變。而時至今日,新時代七夕內涵更加深遠,以小家鑄大家、追求國泰民安的大愛是更為寬廣的意義。此次的七夕特別節目從個體著手,以小見大,開門見山,直抒愛的主題,通過傳達忠貞不渝的愛情觀來推動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讓央視的七夕文化品牌能夠不斷踐行“用傳統節日打造文化強國”的發展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