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把提高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目標,又注重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與科研,雙管齊下,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未來人才。近年來,福田全面推進STEM教育、CEP教育、名師共享課堂、“教育全息未來云+端”系統等應用項目建設,促使教學手段更科技化、教育傳播更信息化、教學方式更現代化,對深化教育改革、擴大資源覆蓋面、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傳統課堂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獲全國同行點贊
廣東、江蘇、甘肅、江西等大批全國名師參與,不僅覆蓋中國大部分省份,還遠播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海外國家和地區,線上吸引超過40余萬人次“共享課堂”……誕生在福田區福民小學的“丑小鴨魔法共享學校”,在全國有著響當當的名氣。由時任福田區福民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項陽發起成立,最初以福田區特級教師和名優教師為主體,并逐漸擴大到全國名師。公益型的教師隊伍基于教育信息化變革,通過單項直播、多屏互動直播、點播等形式共享真實教學場景。
“大雨天,孩子們停課在家,老師在學校直播上課,給我們的學校點一個大大的贊!”這一幕發生在去年的一個臺風天,福民小學的老師們通過互聯網直播給在家的孩子們“上課”,既保證了孩子的安全,又保證了課程的延續,這不禁讓家長們大呼“人性化”“超炫課堂”“未來課堂”……
作為福田教育推動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教學、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有益嘗試,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丑小鴨魔法共享學校”吸引了越來越多名師共享優質、真實的課程。直播間課程內容也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普通教育擴展到特殊兒童教育領域,并面向全球覆蓋更多社區、家庭以及教育薄弱地區。2018年,福田區教育局將其作為公益教育改革項目,全面推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年以來,全國小學語文、數學兩次教學觀摩研討會上,福田的中小學教師、教育專家展示了更多讓傳統課堂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的探索,贏得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00名教師、校長、專家點贊。
語文研討會上,下沙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深圳市優秀教師姚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平板電腦進行隨機點名、發送題目、現場評估,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育部南京師大課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南京師大教授吳永軍不禁贊嘆:“原來語文課還能這么上!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沒有讓語文的味道有所減少。”
跨入全市領先行列 區屬學校開發80多門STEM課程
如果說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與科研是塑教育信息化的“外形”,那么在教學中廣泛開展信息素養等教育,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創新人才,便是錘煉教育信息化的“靈魂”。
福田區正通過開展STEM教育等促進教與學方式轉變,培養學生創新素養。STEM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年初,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福田)高峰論壇在福田區教科院舉行。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及其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香港、深圳等地的專家、校長、教師,分享STEM教育的創新實踐,建立深港STEM教育研討合作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研究員為福田教育人帶來了前沿的聲音:中國教科院將通過發展千所學校和萬人教師的培訓計劃,打造標桿,形成全球影響力。
高端引領,STEM教育更催化了福田“名師優課”引領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智慧課堂與“優質課”相結合,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帶動區域教育的整體發展。例如,荔園小學的三名學生看著身邊近視的同學越來越多,共同發明了“防近視、糾坐姿護眼臺燈”,獲得2016年全國創客賽一等獎,并被企業孵化。校長黎新風說,這個案例恰恰能夠反映荔園小學在STEM教學過程中的探索和實踐。”園嶺外國語小學校長蔡祖泉認為,STEM教育主要將學科融合,通過綜合實驗活動開展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目前福田區青少年STEM教育已跨入全市領先行列,區屬學校開發了80多門關于機器人、3D打印、無人機、科學實驗、發明創造、Scratch 創意編程、App Inventor等方面的STEM課程,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未來,福田區將繼續引進和鼓勵教師開發STEM課程,到2020年,100%的學校都將開設STEM、機器人等科技教育創新課程。
廣東省教育督學、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希望,福田教育要重構科學的課程結構,加強硬件建設,探索專業的STEM教育實驗室和專業化中心,為探究式的學習創造新環境;匯聚各方力量構建開放、融合的STEM教育體系,推動實現福田教育由局部優質向全面優質均衡的轉變,全力打造出本真、適才、普惠的優質教育。
制定信息化建設規劃 全面布局“教育全息未來云+端”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學模式,必將是信息技術引領學生學習方式和課堂教育教學的深度變革,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新時代,福田區正積極推進智慧教育,培養未來人才,引領教育的創新和變革。
福田區教育局制定了《福田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2018-2010年)》。在智慧校園構建方面,全面布局“教育全息未來云+端”服務系統架構。依托完善的云端設計理念、便捷的課堂交互應用、可靠的后端數據分析,建立基于課堂交互的伴隨化教學數據收集機制,形成基于大數據的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以此為基礎,實現課堂教學實時互動,課堂回放數據積累,課堂教學情景直接進入教研環節,為教師提供基于課堂的診斷服務,全面支持區域智慧教育的形成,促進教育高質均衡發展。在未來人才培養層面,將開展具有福田特質的生涯教育、領航計劃和習程教育的“CEP教育”。作為福田未來教育1.0版的構想,將逐步開展實驗,為福田全面實施未來教育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今年,荔園小學、福田外國語高級中學、福田區科技中學等16所中小學還將打造未來教室和STEM項目建設試點學校。真正實現上課現場自動直播、錄播,學生答題實時反饋給教師,大數據分析知識薄弱點,機器人“老師”與學生互動學習……信息技術根植福田沃土,在持續融合發展中催生出教育面向未來的新生態,不斷豐富著學生擁有未來的羽翼。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被擺到如此高度。黨的十九大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勾勒出一幅更加清晰的藍圖: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支撐作用和對教育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優質發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
深圳灣畔,無數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福田教育人,緊抓信息化大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激蕩新氣象、展現新作為,書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區里幸福教育的壯美篇章,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