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北京,中國游客請持護照通關,國外友人請先填寫入境卡和采集指紋......”8月19日,首都國際機場的邊檢入境現場增添了“新員工”——人工智能機器人“天天”,當旅客靠近“天天”時,它會主動微笑打招呼,并發出熱情的提示音。
“邊檢需要檢查身份證嗎?”“入境資料不齊怎么辦?”“行李上哪取?”“免稅商店在哪?”“機場大巴在哪?”“北京有哪些著名景點?”......“天天”的出現引起了不少旅客的濃厚興趣,他們紛紛上前咨詢。盡管旅客們的問題五花八門,但還是難不倒“天天”,它能夠提供邊檢常遇問題的中英文咨詢服務,并能夠用中、英、日、韓四國語言完成邊檢現場的迎賓、分流、引導、提示等工作。內地旅客張先生說:“機器人既方便又有趣,以前都是人工提示、標牌提示,現在邊檢服務越來越多元化了。”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出境游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以來,要求全國邊檢機關改善通關環境,便利中國公民出入境。北京邊檢總站從服務旅客通關出發,積極探索智能科技在邊檢工作中的應用,該款智能機器人“天天”就是由北京邊檢專門定制的,目前正在首都機場試用。
據介紹,“天天”具有視頻攝像頭、語音模塊、雷達探測、紅外感應等多種傳感器,能夠完成迎賓問候、語音咨詢、通關注意事項講解等工作,提示旅客選擇準確候檢通道排隊,使旅客提前了解過檢所需材料,做好檢查準備,提高過檢效率。未來,北京邊檢還將不斷完善“天天”的智能技術并開發新功能,讓旅客享受到更便捷、更舒適的通關服務和出行體驗。
此外,當天上午,北京邊檢總站還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開展了2018年中國邊檢服務品牌集中推介宣傳活動暨優化通商旅游民航環境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據悉,作為本次合作協議的倡議者,北京邊檢著眼于營造良好的通關環境,推出相關舉措,一個是完成現場自主通關設備的升級改造。當前自助通關出行比例已超過30%,北京邊檢為進一步深挖自助潛力,對自助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加了LED光源和面相采集攝像頭數量,提高了旅客面相識別率;改變了指紋采集位置,由原來凹陷設計改為凸出設計,更加醒目。現在已經對46條自助通道全部完成升級改造,出行的旅客可以感受一下更順暢的通關體驗。
第二個是建設“國際轉國際”自助采集通道,讓出行更快捷。首都機場T3航站樓原有4條辦理24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免辦邊檢手續的人工信息采集通道。北京邊檢與機場股份公司聯合研發設計,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24小時國際中轉旅客信息采集區域啟用自助采集通道,整合API、面相識別、出境航班關聯等技術,自動完成旅客資料錄入采集、身份核驗和航班統計工作。目前,該區域共有2條人工通道,11條自助查驗通道,旅客中轉效率提升3倍以上,有效破解中轉旅客排長隊的問題,讓出行更快捷。
第三個是為出入境兒童提供簡化自助信息采集授權書,為提出需求的7周歲以上兒童進行自助通關備案,解決目前7周歲以上兒童無法自助通行的問題。自助通關最初的設置是面向成人,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政策研究,我們嘗試對年滿7周歲且身高在1米2以上的兒童進行信息備案,讓這樣的人群也能使用自助通關。這項措施出臺以后,目前大約已經有近600名符合條件的兒童進行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