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專門制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市場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創建新一批5A和4A級景區,激發文旅消費潛力。”10月27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節目,針對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博物館建設等廣受群眾關注的話題,逐一進行了回應和解答。
關鍵詞 全域旅游
培育更多國家級和省級示范區
一直以來,廣東省大力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目前基本實現省、市、縣、鎮、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已建成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46個、文化館145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614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58萬個。
汪一洋介紹,下一步,廣東將加快修訂《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出臺《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持續辦好群眾藝術花會、勞動者歌唱大賽等品牌活動,開展藝術精品惠民巡演、送戲下鄉等,打造更加便捷友好的政務服務系統,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廣東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促進文旅融合。2018年,全省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787億元,占當年廣東GDP比重5.79%,約占全國1/7,連續17年居全國首位。2019年,全省旅游總收入1.52萬億元,接待過夜游客人數5.3億人次,同樣保持全國第一。
“廣東正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聯合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區景點,創建新一批5A和4A級景區。”汪一洋補充道,廣東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在推出3批共47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基礎上,將培育更多國家級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港珠澳大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2018年正式開通,把大灣區城市群更拉近了距離。
關鍵詞 嶺南文化
培養新一代非遺項目傳承人
潮汕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3年來,省文旅廳支持潮州、汕頭的財政資金分別達到1.37億元、1.22億元。2019年,成功推薦汕頭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支持指導潮劇海外演出等工作。此外,省文旅廳還指導支持永慶坊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建設成為廣州首個非遺街區。
汪一洋介紹,為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揚嶺南文化,廣東將成立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的專項工作小組,推出新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培養新一代嶺南文物非遺項目傳承人。此外,還將舉辦中國美術館粵籍畫家作品展,適時推出新創廣東音樂作品,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等主題,打造新時代廣東文藝的扛鼎之作。
關鍵詞 文化扶持
欠發達地區博物館建設補助比珠三角地區高30%
近年來,博物館越來越受到群眾關注,不少博物館需要提前預約、排隊參觀。但記者發現,廣東仍有不少縣市級博物館在政策支持、人員配備、創意研發等方面存在欠缺。
對此,省文旅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劉麗團回應,在省級層面制定相關政策時,廣東充分考慮了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例如在資金扶持上,自2016年出臺廣東省國有博物館運行評估標準以來,廣東根據等級給予補助,欠發達地區比珠三角地區的補助高30%。在人才培訓方面也向欠發達地區傾斜。
“博物館是重要的文化陣地,各級政府都應重視對博物館的建設投入。博物館自身也要有所創新,展出內容、組織形式要適應新需求,通過多元活動來吸引更多群體。”汪一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