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吸引眾多目光。烏鎮,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江南小鎮,搭乘著互聯網的快車,正在與國際接軌,成為具有互聯網因子的智慧小鎮。旅游業是烏鎮的主導產業,因此在智慧烏鎮的建設上,智慧旅游也成為了重點。
透過烏鎮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旅游業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逐步走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烏鎮的景區有多智能?
2018年,烏鎮景區實現了WIFI全覆蓋,有WIFI-AP位3600多個;檢票系統實現人臉識別;景區游覽車和搖櫓船也裝上了GPS和北斗雙模定位系統;
烏鎮景區的多個大型停車場都基本實現智能停車收費,主要是通過科技手段,采集車輛進出,合理安排場內的停泊;
智能酒店和場館方面,景區內現有特色民宿、精品行館、高檔度假酒店等15家;
西柵景區內共有大小會議室100余個;與高德地圖合作,上線全國首個移動化、互聯網化、智慧化“智慧景區”服務……
烏鎮依托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契機,向“全球智慧名鎮”邁進。不僅帶動智慧產業發展,同時也讓小鎮上所有人擁有了開放、創新的心態。
從游客的旅游體驗,到旅游企業的營銷方式,再到政府部門的旅游管理,互聯網的力量已經滲透旅游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帶來的新科技、新玩法引爆了旅游業的超常發展。“互聯網+旅游”正逐漸成為旅游發展的新模式。
中國互聯網旅游發展概況
首先,從政策看,早在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印發的《關于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
到2020年,我國智慧旅游服務能力要明顯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續增強,大數據挖掘和智慧營銷能力明顯提高,移動電子商務、旅游大數據系統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等在旅游業應用更加廣泛,培育若干實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形成系統化的智慧旅游價值鏈網絡。
其次,從現狀看,過去十幾年里,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重塑了旅游業的交易環節,在線旅游巨頭迅速取代了原有的旅行社、訂票中心等渠道。數據顯示,2008-2017年,中國互聯網旅游交易規模逐年遞增。
2008年中國互聯網旅游交易規模已達487.2億元,2011年中國互聯網旅游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2013年時中國互聯網旅游交易規模達2180.3億元。到了2017年中國互聯網旅游交易規模達到8923.3億元,截止到2018年Q3中國互聯網旅游交易規模達到了7342.62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10000億元大關。
但在旅游的“生產環節”,特別是景區、旅游目的地的服務方式、運營效率和體驗創新等方面,受到的沖擊卻小得多。因此,今天中國的3萬家景區、5000家博物館,數不勝數的古鎮古村,大批有待開發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都勢必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改造,以適應新時代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
目前一些景區也進行了探索,比如黃山游客集散系統,通過智能化的交通調度,避免車輛擁堵和人流超負荷;九寨溝景區,智能化的管理系統掌握了游客的聚集和消費習慣,優化人流,乃至進行旅游目的地的二次促銷;重慶洪崖洞引入智慧景區概念,通過360度旋轉的網絡直播攝像頭、熱力地圖等一系列科技,解決景區擁擠等問題。
互聯網旅游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消費端呈現五大變化、包括群體的細分化、體驗豐富化、出行設計自助化、交易過程電商化或者叫線上化、旅游購物理性化、品質、渠道、價格均成為游客購物的考慮因素。
例如,為游客提供線上、線下自助式旅游信息查詢、門票購買、酒店預訂、旅游商品購買等服務,實現自助下單、支付。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游客集散中心設立智能旅游服務體驗中心,利用VR、AR等技術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
再如,通過開發旅游景區小程序,使游客無須下載即用即走,無須注冊,直接使用,實現體驗感提升,此外,小程序還應具備為游客提供景區展示、線路導航、電子導覽、景區周邊查詢、門票購買等服務功能。
趨勢二:鑒于目前產業各環節的細分度不同的現狀,各細分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旅游與生活方式的融合會不斷擴大旅游邊界,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這就促使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市場細分、消費場景細分,這一系列的變化需要互聯網的覆蓋廣度和細度持續升級,互聯網的高效信息傳播優勢將繼續加速行業格局的成熟化和高效化。
趨勢三:技術驅動型企業促進產品價值的深度挖掘。旅游業最終要回歸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挖掘上,除了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外,SaaS技術、大數據技術、甚至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幫助產業用戶端需求挖掘與匹配、資源互聯互通、產品體驗升級。
例如,基于大數據及機器學習技術,通過智能標簽對客戶進行區分,充分掌握游客來源地、年齡、興趣偏好、消費偏好等游客畫像,并準確找到游客興趣點,從而實現精準的信息推送,精確命中用戶需求,提升旅游營銷效果。
互聯網旅游不僅促進了旅行社、景區、酒店、賓館等的發展,更把最大的優惠讓給了游客,為游客帶來更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旅行體驗。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互聯網旅游將成為整個旅游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