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的魅力,是觀眾走出劇場后,開始在胸中升騰起來的;一個民族文化的胸懷,是讓世界與之共鳴,歌詠永恒的主題;一部劇的現實意義,是助推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傳播,提升一個區域的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是向世界講述多彩貴州的大美傳奇。
2018年5月1日,源于苗族古歌,展現苗族創世神話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藝劇目《蝴蝶媽媽》在貴州雷山大劇院震撼上演。這是一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溫暖人心的經典作品。作品所講述的“苗族創世神話故事”,贊美了人類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契合中國精神、時代主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的藝術體現。
《蝴蝶媽媽》作為貴州省委宣傳部文藝創作重點項目,一經問世,便收獲了如潮好評。2017年1月,在貴州貴陽大劇院首演,觀眾爆滿;同年9月,受邀參加“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享譽世界。權威媒體評價稱:“《蝴蝶媽媽》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完全可以打造成為‘中國版的《天鵝湖》’”。而今,歷經打磨的《蝴蝶媽媽》華麗歸來,榮歸故里——雷山。約70分鐘的演出時間里,美輪美奐的舞臺效果,旋律悠揚的優美音樂,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靈氣十足的藝術展現,帶領現場近千人穿越時光,夢回遠古時代,見證“蝴蝶媽媽”可歌可泣的一生,體悟一個民族對自然的感恩,對生命的尊崇,對“天人合一”的永恒歌詠。
“《蝴蝶媽媽》的美不僅是劇目本身,更是美在其誕生的初衷”劇目出品方之一多彩貴州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毛小舟總經理談到:
傳承貴州民間優秀文化和傳統文化,彰顯貴州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多彩貴州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初開始策劃舞劇《蝴蝶媽媽》劇目。劇目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古歌》中“蝴蝶媽媽”創世故事為藍本,借鑒世界先進舞臺技術,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國際表達”的文藝精品典范,并以此形成文化產品品牌,成為黔東南州“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助推演藝劇目。
“依托優勢民族文化資源,緊握高鐵時代的機遇,構建雷山特色全域旅游體系,舞劇《蝴蝶媽媽》對雷山的現實價值意義突出”,貴州雷山縣縣委書記黃清發談到:
自2016年以來,雷山縣積極與多彩貴州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貴州旅游投資集團洽談,溝通《蝴蝶媽媽》落地雷山演出事宜。同時,充分支持《蝴蝶媽媽》的打造以及后期運營事宜,力爭讓《蝴蝶媽媽》成為雷山縣全域旅游的核心文化產品,釋放雷山特色民族文化資源價值。我們認為《蝴蝶媽媽》劇目對雷山的現實價值意義有4點:
1.文化傳承
黔東南州是文藝創作的沃土,是民族特色文化的集中地,雷山更是中國苗族文化的展示中心,是苗族文化的博物館。《蝴蝶媽媽》以舞臺形式再現苗族風情,融入苗族生產生活中的銀飾、刺繡、蠟染、織錦等圖案元素,舞臺編排上繼承苗族舞蹈并融入當代元素,用全新的藝術形式傳承苗族文化。
2.文化拓展
緊緊抓住中國苗侗風情國際旅游目的地創建契機,打造“蝴蝶媽媽”民族特色文化品牌,進行《蝴蝶媽媽》全國巡演、世界巡演,提升黔東南文化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讓民族特色文化“走出去”,擴大黔東南文化影響力,讓外界發現黔東南、認識黔東南。
3.消費升級
結合旅游市場開發潛能,創新聯合營銷、精準營銷、網絡營銷,擴大《蝴蝶媽媽》品牌產業鏈,規劃商業布局,結合餐飲、酒店、文化樂園、溫泉度假、銀飾刺繡等優質的“個性化”民族工藝品形成一體化發展的“蝴蝶媽媽”品牌圈,推動“雷山全域旅游”井噴式增長。、
4.可持續發展及品牌化運營
在“蝴蝶媽媽”文化創意成果研發方面,文化創意產業化方面培養一批“綠色經濟型”人才,在民族特色文化領域注入一線流行元素,結合“二次元文化”消費熱點打開青年市場,促進形成“大眾產業,萬眾創新”的市場活力局面,多種方式共同助力《蝴蝶媽媽》劇目可持續發展。
讓“蝴蝶”飛起來——文化旅游演藝產品助力民族文化傳播
“蝴蝶媽媽是苗族神話中人類的祖先,是苗族特有的文化符號,也是一個民族不可磨滅的創世記憶,更是貴州優質的民族文化資源,如何讓“蝴蝶”飛起來,盤活一縣的文化資源”,有著豐富的文旅融合之路探索經驗的貴旅集團副董事長程勇說到“把貴州民族文化通過演藝轉換成旅游資源尋找合適的路徑,是繼續向文化+旅游方向前行的動能”。
從全國文旅融合產業發展的方向看,比較成功的路子還是景區加演藝的模式,《蝴蝶媽媽》這臺旅游演藝劇目就是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產物。通過實踐“景區+演藝”的文旅融合之路,將《蝴蝶媽媽》落地于她的文化故鄉雷山,這只“蝴蝶”才能飛得更好,更遠。
《蝴蝶媽媽》故事梗概
遠古洪荒,天地混沌,一棵神奇的楓樹誕生了兩個生命,一只蝴蝶是妹妹蝶妤,一只飛鳥是哥哥吉羽。他們的降臨給洪荒冷寂的天地帶來了生命的溫度,激怒了主宰著無生命世界的颶風王國,颶風劈斷楓樹,卷走蝶妤。楓樹的靈魂幻化成光的信使,指引吉羽,尋找蝶妤。
幽深的溶洞,蝶妤被水塘里的水泡亮郎發現,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喚醒,他們相愛了。歲月輪回,蝶妤誕下12個蝶繭。吞噬新生命的颶風掠走了他們的孩子。失子驚瘋,命運的巨變使柔弱的蝶妤爆發出母愛驚人的勇氣,她生死不顧,獨闖颶風王國。蝶妤的生命經受著烈焰炙烤、沙土淹埋的折磨和考驗。一路追風而來的吉羽,雖救出了奄奄一息的蝶妤,卻被颶風奪走了孵化蝶繭的能量。冥冥中,楓樹之魂,光的信使帶來了孵化的秘密:獻出羽毛和蝶翼,才能重新產生孵化的能量,創造新生命。這是他們生命的最后使命。
這是一場致命的孵化。蝶鳥合體,脫羽裂翼,蝶妤和吉羽,用最后的生命熱量,向死而生。春回大地,楓樹召喚,蝶妤和吉羽,向來時的路歸去……死,不是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場生的開啟和世代延續。
天地間,人、神、萬物和美共舞。
《蝴蝶媽媽》看點
一臺極富貴州民族元素的現代化精品
“民族元素,現代表達”的藝術追求。
苗族神話舞劇《蝴蝶媽媽》突破貴州以往民族題材慣常的創作思路和創作手法;突破將民族題材作原生狀態式的呈現樣式,從古老的傳說中提取出現代意義,從民族文化中開掘出當代審美。無論是劇中“蝴蝶”“吉羽鳥”“水泡”等的人物造型、舞美設計、藝術風格,都是從民族文化中提純,并賦予現代審美符號,營造出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一曲充滿浪漫唯美、夢幻色彩的生命之歌
《蝴蝶媽媽》在尊崇民族傳統底色的基礎上,合理地延伸藝術想象,賦予“蝴蝶”、“吉羽鳥”、“水泡”、“楓樹神”、“颶風”等以人類的情感,以浪漫唯美的場景,夢幻的色彩,把古老的神話與現代藝術手法大膽融合,通過極富創意的多媒體營造,極富藝術個性特色的舞蹈編排,極富苗族絢麗特色的銀飾、苗繡、臘染、蝶圖騰,運用3D舞臺效果、現代投影技術,加上燈光音效,全息等特技手段,展現濃烈的民族美、現代美、藝術美“三美合一”。
一幅虛實相生的獨特意境畫卷
《蝴蝶媽媽》具象中有抽象,抽象中有意象。
具象----突出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具有感染力的故事,線條清晰的脈絡,讓觀眾易理解、有共鳴。
抽象----提高藝術審美空間,使觀眾在欣賞全劇故事之余,留有想象的藝術空間。
意象----舞段的藝術處理中,暗含生命隱喻,象征意韻,虛實相生,意有所指,象有所形。使觀眾能夠達到一種全新的審美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