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企業博物館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由英國學者Victor J. Danilov提出:企業為了自身歷史的保存與傳達設立的展覽場所。在如今,大型企業修建企業博物館已經成為常態,博物館以藏品和展覽的形式組織管理,并面向八方來客坦誠開放。本文經王波博士授權,選自《企業博物館》里的經典內容,與大家探討企業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國外篇
相對于“博物館”自古希臘便開始的詞源變化歷史,“企業博物館(Corporate Museum)”顯然是一個年輕得多的概念。作為一個復合詞匯,基礎詞“博物館(Museum)”確定了企業博物館本質上從屬于博物館概念,而限定詞“企業(Corporate)”則是對博物館性質的進一步補充說明。此處的“企業”非古典企業,而是指現代企業,因此企業博物館的出現要等到現代企業制度已經成熟的20世紀初期才開始,但對企業博物館概念的正式定義還要更晚。
企業博物館的基本定義最早出現于英國學者Victor J . Danilov在1992年所著的《Corporate Museum and Exhibit Halls(企業博物館和展覽廳)》。Danilov在書中對企業博物館進行了如此敘述:“企業為了自身歷史的保存與傳達設立的展覽場所;并用此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意識且以身為其中一員而感到驕傲;提供訪客或客戶了解展示企業生產的產品與服務等資訊的展示空間,同時兼具宣傳企業的經營理念、產品特點、收藏或產品。為增加影響和輿論對企業技術和生產科技的了解,或為企業所在地的社區居民提供交流及獲得文化、教育服務的場所,附帶有一定游覽功能的設施空間。”在這條定義中,企業博物館被定義為一個展覽場所、教育服務場所,其展覽的內容圍繞企業歷史,附帶功能則包括了提升員工歸屬感、宣傳企業、影響輿論和提供游覽空間。Danilov定義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確立了企業博物館為企業服務的宗旨,其隨后對企業博物館的功能描述都是基于這一宗旨所做出的。
1851年萬國博覽會后,V&A博物館成立,繼而出現了第一個產業博物館建設高潮
Danilov的定義在企業博物館研究中起到了奠基作用,此后學者對于企業博物館的概念理解,尤其是對于企業博物館功能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此定義影響。但Danilov定義的缺陷在于,其采取羅列的手法敘述了企業博物館的豐富功能,但這一羅列缺失了“教育”“研究”等博物館的基礎功能;同時,復雜精細的描述也稀釋了對于企業博物館本質的闡釋,使得企業博物館的概念成為了具體功能的混合物。
日本學者星合重男也曾為企業博物館下定義。星合指出,企業博物館是企業為保存、展示企業本身的歷史、文物,以及增進大眾對企業的理念、產業或產品的了解所設立的博物館。這一定義相對于Danilov的定義版本進行了高度概括,其將企業博物館的職能進一步歸納為“保存展示”與“增進了解”兩方面,結合企業內、外兩個角度對此概念進行了解釋。
國內篇
國內學者對企業博物館的概念定義同樣以Danilov的定義為基礎,并結合了中國的具體實踐就企業博物館功能、特點等做出了補充。
如學者李帥指出對企業博物館需從社會性和功能性兩個層次理解:“企業博物館是企業弘揚自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博物館主要收集展示企業或行業發展歷史中重要的物品,講述企業發展的歷史,向公眾宣傳企業的文化,從而帶動整個城市文化脈搏,對當地的經濟和城市的精神文明有一定促進作用。”該定義將企業博物館視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并將行業發展納入企業博物館的展示內容,強調了企業博物館對城市文明發展的作用。
學者楊文貞提出企業博物館是“由企業興建、反映企業發展的歷史,陳列、研究、保藏企業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實物及自然標本的一種機構”。在這則定義中,企業博物館藏品被進一步確定為實物與自然標本,博物館的實物性被予以強調。
學者孫亞晶則通過定義梳理,為企業博物館歸納出三個特點:由企業建立;藏品和企業產品密切相關;主要功能為展現企業文化和樹立企業品牌。企業博物館的藏品來源在這里被予以了足夠關注。
招商局歷史博物館的樊勇、肖斌則概括了企業博物館的五重身份:企業歷史遺存的收集、保護、管理中心;企業形象的展示中心和企業歷史文化的傳播基地;企業發展脈絡和運行信息的主要載體;時代、社會歷史的濃縮反映;具備社會教育功能的企業文化教育基地。
中國首家鄉鎮企業博物館
由以上學者們對于企業博物館的定義描述,可以看出學界對于企業博物館概念的理解仍然側重于對其功能的描述,而對企業博物館本質缺乏足夠關注。功能描述固然重要,但企業博物館的功能尚處于不斷發展完善之中,要清晰理解企業博物館的本質,還得從概念源頭入手。
我們不妨從字面角度將企業博物館概念予以拆分。作為復合詞匯的企業博物館實際上是通過對博物館概念的二次限定得出的,即,企業博物館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博物館,它具備博物館的一般職能和性質,但因其行為主體是企業,企業博物館在宗旨、主題、目標等方面都有別于傳統博物館。也就是說,企業博物館的表現形式和運作方式是博物館式的。
既然企業博物館在本質上是博物館,我們就仍然可以沿用學界對于博物館基本概念的理解。ICOM章程中對博物館的定義是一個理想藍本,本研究在此參考ICOM章程的形式,為企業博物館做出如下概念定義:
企業博物館是由企業設立的,兼為企業及其發展、社會與社會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開放性永久機構。企業博物館保存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具有企業文化、歷史、科研價值的實物與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展示,以傳播企業文化,并為公眾提供教育、審美、交流、休閑娛樂的社會服務。
這條定義實際上囊括了企業博物館的三個構成要素:行為主體、服務對象和基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