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單霽翔,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故宮博物院院長。曾任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共北京市房山區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用VR看故宮、設計文創產品、建設故宮文物醫院……8月9日,一場座無虛席的演講在瀘州開講,主講人正是一個“新網紅”——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身著白色短袖、黑色褲子,雙目炯炯有神,談到瀘州,他說“這兒的生態環境好、歷史資源豐富”;談到故宮, 他立志把“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上過《國家寶藏》《朗讀者》,64歲的單霽翔被網民稱作故宮“網紅”,但他更愿意稱自己是“看門人”。上任6年,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從30%變為四分之三,文創銷售收入破10億元。
講座結束后,9日中午,四川日報記者在瀘州采訪了單霽翔,望能給川內博物館發展文化產業以借鑒。
新思路
讓禁區步步縮小,讓更多文物走入百姓家中
記者:您在央視《朗讀者》《國家寶藏》屢帶故宮故事亮相,建立VR體驗館,推出朝珠(注: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耳機、清明上河圖創意LED系列爆款文創產品,系列舉措的背后用意何在?
單霽翔:目的很簡單,通過與市民更多的“互動”,盤活沉睡的文化遺產資源。2012年故宮整體開放面積僅30%,有70%的區域處于“觀眾止步”,如今開放區域已達四分之三,更多禁區步步縮小。
一個好的博物館,最重要的是保護好文化遺產,在這個前提下,要向更多群眾開放,并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中,發揮博物館的教育作用,真正“打開”故宮,讓人們感受到文化遺產資源“活”在身邊。
記者:打開故宮,正確的,或者說合適的方式,應該是怎樣的?
單霽翔:故宮“打開”的方式有很多。
多開放“觀眾止步”區域。比如把故宮1.48萬平米的臨時建筑全拆,包括上千名員工的食堂和澡堂,原來被遮蔽的故宮西部區域——過去皇太后、太后、太嬪住所就空出來了。
明清家具放在庫房里,一年都難得除塵打蠟一次,但放在展廳里,每天有人除塵、通風,更易于保護。
每件展品也要有清晰定位,書畫這類易損壞文物就需要輪流展示,每批文物展示2至3個月,再“休息”2至3年。
多曬家底還不夠,還要重視展覽的多元化傳播。建立全景虛擬游覽,讓沒來過故宮的游客在網上看;推出《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宮》《故宮陶瓷館》等多款APP應用,下載量超過480萬,使人們隨時一覽故宮,了解文物藏品的歷史故事和保護現狀;通過像《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和影視片、短視頻、話劇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展示出來,或探索具有實用價值的文化創意產品,用多元方式傳播故宮文化。
再比如,推出差異化的文創產品。近幾年故宮研發的永樂帝跳騎馬舞、“朕知道了”膠帶等超過1.5萬種文創產品,年銷量超過10億元。現在故宮每年推出四五十場展覽,每次展覽,都根據老年人、學生、兒童、外國人需求,提前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開始策劃文創產品。
新建言
川內博物館應善用地方IP,讓傳統文化和互聯網互動
記者:去年有數據披露,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而四川多個博物館銷售收入僅數百萬元。您認為,川內博物館應當如何突圍?
單霽翔:要和故宮一樣,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IP。每個城市、每座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都有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風光。像四川金沙遺址博物館、武侯祠等文博單位也在試水,也開發出了鼠標墊、茶具等文創產品。
但這遠遠不夠,還需要更重視開放,讓傳統文化和互聯網互動,形成對公眾開放的文化空間、文化場所,尊重人們對文物保護現狀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使文物保護成為全民參與實踐,使博物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
記者:能否更詳細介紹一下?
單霽翔:我提三個小竅門——
調查研究。不是簡單復制藏品,要研究今天人們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深入調查四川文化遺產資源,研發過程中更深刻地挖掘自身的文化遺產資源,把文化產品、古建筑等文化要素提取出來,和文化創意研發產品團隊無縫對接,開發出有溫度的、有實用性、有趣味性的文創產品。
觀察分析。挖掘藏品內涵,尋找與今天社會生活的對接點,用文化影響人們生活。活用創意,觀察本地市民、外來游客的不同喜好,觀察哪些產品愿意帶走。值得一提的是,越是人們喜歡的產品,越要提升它的品質,有助于形成品牌。現在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對文創產品的要求更高,不僅要具有文化內容,還要有足夠好的品質,比如綠色環保、實用性強等。
搭伙新技術。目前故宮采用3D數字技術、復原再現文化場景,用VR技術生成活靈活現的歷史角色。四川在推廣文創產品時也可讓傳統文化和互聯網互動,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探索傳統文化IP的“活化模式”,讓更多歷史人物、知名畫作“活”起來,培育更多文化遺產資源合作利用新模式、新業態。
目前,故宮博物院建立了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等,希望未來能和四川省文物部門、博物館部門合作對接,做好文化傳播工作。#SplitPageHere#
新愿景
故宮600周年生日不辦慶典,只加快擴大開放腳步
記者:您曾說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離故宮600周年僅有兩年,下一步如何挖掘沉睡的文化遺產資源?
單霽翔:我們不會舉辦大型活動,只會加大腳步擴大開放。從影視作品到文化創意產品,故宮將會有整體呈現,公眾可以看到,將有更多展覽展出、更多區域新開放、更多文化項目出現、更多文化創意產品出爐。
600周年,故宮有以下幾個“小目標”。
到2020年,故宮開放面積占比將超80%,目標定在85%以上。2012年故宮開放面積只占紫禁城30%,2014年開放過半,2015年開放面積占65%;去年至今,3/4的面積都開放了。
到2020年,故宮文物藏品展出要達到8%。2012年左右,故宮展出文物藏品只占館藏1%,現在擴大開放后占2%,希望通過倉儲式陳列等方式全面提升,2020年展示8%左右,2025年館藏能有30%展出。
到2020年,為期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竣工,故宮北院區將修繕完成對外開放,地下文物庫房改造、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等完成,建成全球范圍內一流的博物院,把一個輝煌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