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漫游戲到網絡文學,從網絡音樂到網絡視頻,越來越多的數字文化產品走進我們的生活。日前文化部發布了《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首個明確提出“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對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數字文化產業具有創意性和引領性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其中,成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制造、綠色低碳產業并列的“十三五”時期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五大支柱之一。《規劃》提出,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相關行業產值規模達到8萬億元。根據分工,《規劃》中數字創意產業方面的有關任務由文化部承擔。
數字文化產業是數字創意產業在文化領域的具體體現,具有創意性、引領性、低消耗、可持續的鮮明特點,具有轉方式、調結構、促消費、擴就業的獨特作用。作為一種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數字文化產業正處于高速增長期。
有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網民規模7.31億人,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手機網民6.95億人,各類互聯網服務應用均保持高速增長。廣泛的用戶基礎加速了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
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改善和網絡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數字文化產品的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挖掘。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數字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
在當前文化創作生產和消費形態愈加數字化、網絡化的形勢下,文化部及時發布了《指導意見》。該意見是在國家層面首個針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性、指導性政策文件,向社會發出國家鼓勵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明確信號,推動了數字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
引領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方向
數字文化領域創新活躍,產業門類包羅萬象,產業邊界不斷拓展。 《指導意見》按照社會效益優先、雙效統一的要求引領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方向。
《指導意見》基于對產業發展形勢的研判,在整體規劃上提出了優化數字文化產業供給、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擴大和引導數字文化消費等四個主要發展方向;同時立足于文化部職能范圍,對數字文化產業中較為成熟的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裝備、數字藝術展示等主要產業領域進行重點布局和引導。堅定業界創業創新的信心,激發社會領域的投資活力。
《指導意見》從培育市場主體、推進創新創業、引導集聚發展、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構建標準體系、優化市場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建設路徑。
隨著數字創意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文化產業隨之納入國家和地方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范圍。《指導意見》立足用足用好現有政策,在政策保障部分對文化部內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化產業、文化市場、文化科技等政策進行了整合,從數字文化產業能夠享受到的財稅金融支持、創新服務、人才支撐、“放管服”改革、組織領導等方面,針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環節,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改善行業規制,充分發揮各級政府部門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組織協調作用,激發行業活力。
體現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趨勢
《指導意見》是國家明確部署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后,文化部出臺的首個相關政策文件,也是首個明確提出“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體現數字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趨勢。
數字文化產業本身就是高新技術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成果,技術與業態迭代快。數字文化產業既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既是新動能成長壯大的過程,也是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過程。除了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目前廣泛應用的先進技術進行表述之外,根據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現實,“數字藝術展示”、“動漫表情”、“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庭娛樂”、“智能語音”、“無人機”等新詞通過《指導意見》首次出現在文化部文件中,引發了業界的關注與共鳴。
數字文化是當前群眾特別是青年文化消費的主陣地,消費增速顯著、態勢活躍。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指導意見》對發揮數字文化消費作為新消費的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文化產業領域的新供給提供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