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中國秀場類舞臺機械發展迅速,編導創意、舞美表現及舞臺機械工藝標新立異,展示手段花樣繁多。由于功能方面的要求,對應舞臺機械控制系統的難度日趨加大,新技術的采用日益增多。原本意義上,劇場的表演區和觀眾區有分界,無論什么樣的舞臺機械,都是輔助演員表演、給觀眾呈現視覺效果的載體。
本文從舞臺控制系統結合舞臺工藝美術的角度,闡述舞臺機械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特點、安全要求以及發展趨勢,探索控制技術與舞臺工藝及工藝美術的融合。
秀場機械舞臺特點
秀場舞臺機械,從觀眾的角度,是完成舞臺視覺效果的載體;從演職人員的角度,是助演載體,是可觸及;還可以是演員或觀眾配合互動的運載工具。
舞臺機械數量多、載荷大、關聯復雜、變化多樣,動靜結合,振動與柔韌兼具,響應要求高。
對運動形式,要求系統操作可靠靈活兼備,對創意的實驗性工藝、布局、時間與立體空間等應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劇目中,圍繞觀眾的飛天、飛毯等飛行機構由鋼絲繩牽引,完成空間軌跡的柔性多維運動;圍繞演員的剛性機械的快速運動,要能給人留下不同凡響的影響。
伴有其他表現手段,且手段多樣,如電聲電光、LED投影多媒體、水特效、冰特效、冷火焰、煙霧特效、歌舞、雜技、馬術、吸幕、全息激光,甚至將來的量子態傳輸等技術性功能。僅就電氣角度,各專業各行業混雜用電,電磁兼容要求高。
控制系統則要能實現量化的恢宏場面、愜意視覺、互動開放、情景并茂的控制目標。
舞臺機械的安全要求
機電設備越多,電氣回路數量也越多,系統整體可靠性就會降低。一般一臺電機對應電氣回路大約30條~40條,至少每條首尾兩端,就有70個左右的連接點,如經中間轉接,連接點成倍增加,由此帶來的可靠性也就成倍降低。質量控制必須慎之又慎,初始即嚴,一嚴到底。
控制系統的瓶頸問題,獲得高可靠性,需要對產品質量、施工質量嚴格要求。
水和電共處,按防水與絕緣、隔離供電要求實施。
防火要求,從設備貫穿到電氣線路敷設路由。
設備使用環境,自安裝之日起,溫度、濕度、塵霧就應該嚴格控制。設備越多,系統越大,如果對熱(通風)、濕、塵控制不嚴,會造成霉變、絕緣降低甚至電氣短路。
無線信號,多專業在同一個空間分布,協調統籌安排頻段。
安全及合規性要求
2007年~2010年之間,文化部所頒發的舞臺機械安全標準,其適應范圍已經不能涵蓋目前諸多秀場類舞臺機械的研制與使用。這點要求從業者應有對系統和設備整體上的把握。
鑒于國內尚無系統的安全評價標準,對應于IEC61511在國內的協調標準為GB/T 21109《過程工業領域安全儀表系統的功能安全》系列標準,遇到類似問題必須展開機械安全、電氣安全的風險評估,是否借助SIL安全度量化標準劃分評價,也是個問題,關鍵在于GB/T21109劃定了儀表系統這一縮小了的適應范圍。
歐美的相關標準可以借鑒,問題在于如何在秀場類舞臺機械設備中使用,有待權威部門的認可。
對于各專業偏遠散的設備的用電,土建施工往往忽略了其對工作地和等電位公共接地建設,而工業電子、可控硅零部件的大量使用,對電網供電要求、用電對電網影響都有嚴格的規定。
因場地受限造成設備布置或運行的干涉,仍然是技術人員與舞臺工藝美術在項目前期要引起足夠重視、多加溝通協調的工作。
載人設備多樣化,不僅應有對應的安全措施,還應有確保對所承載演職人員的救護措施,這與設備所承載人員的耐受力直接相關,尤其是空中被吊掛的演員。
舞臺系統使用監管,由于檢測受限,安全聯鎖難以做到全面、實時,演出時的看護和監管應該是制度性的。劇院的管理也是一門科學,從設備管理到行人引導,都應健全對應的規程、崗位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