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區文化局局長趙久明介紹秦淮對歷史文化資源尤其是科舉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整體情況,以及科博館的策展理念和館藏重點文物。 夫子廟文旅集團董事長王學軍介紹科博館建設和開館準備情況;開館后功能定位、運營服務、線上線下活動、游線設計、文創開發、門票定價、開放時間等相關情況。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表示:各省對貢院的保存,以南京和江蘇省的官員和民眾最為用心。江南貢院成為各直省貢院記載最詳細的貢院,江南貢院明遠樓今天已成為科舉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
![]() |
博物館的參觀過程猶如探寶。這個塵封已久的寶匣深埋于地下,游客由坡道的狹長空間環繞而下,一邊是布滿文字的經匣,另一邊是瓦礫堆積的立體庭院,參觀者在漫步中逐漸遠離市井的嘈雜,洗滌胸中的浮躁,開始體驗當年科舉路途的艱辛。 |
![]() |
![]() |
![]() |
![]() |
![]() |
![]() |
![]() |
庭院中央是四層通高的魁星堂,仰望上空,在魁星點斗四周,經史子集等儒學經典在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只要將手放到四周的魁星像下方,就會自動吐出一張簽,想知道自己運氣的小伙伴還不快來試試?一旦金榜題名,朝廷會給你一個“公費造匾”的機會,讓后人有炫耀的資本。至于這匾上是直白地刻上“進士”,還是選擇文縐縐的字眼,就看你自己喜好咯! |
![]() |
展館將多年來從全國各地及韓國、越南征集來的10000余件文物展品做了精心挑選,選取其中約700件展品用于常設展覽。 |
![]() |
![]() 以刻滿歷代狀元名錄的魁星堂為核 暗示科舉學而優則仕之核心 以刻滿經史子集文字的石墻為皮 暗示科舉的內容 以科舉的歷史變遷分層 隋、唐、宋、元、明、清……如同科舉歷史冊頁 將科舉的千年歷史收藏其間,等待開啟。 |
數碼館 展陳內容采用《科舉圖錄》、《科舉舊影錄》,以及館藏文物的照片,收錄之文物史料,并擴及各地科舉史跡。設置三面互動媒體墻,以圖文影音方式分類呈現大量科舉史料。設置多人共玩互動桌,結合正前方應試媒體墻,以搶答游戲形式,提供游客學習科舉知識,成為游客的“科舉學堂”。 本展廳針對青奧涌入的游客,提供科舉文化數碼體驗,激發游客對千年科舉的關注與興趣。 ![]() |
電影廳 科舉文化漫長的發展史中,鐫刻著深深的南京印記。而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確立,與科舉文化在南京的豐厚遺存不無關系。歷史上,南京市人才聚集之地和科舉考試中心。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不僅是中國封建科舉制度的千年化石和興盛成敗的歷史見證,而且帶來了人文、商貿的聚集,形成南京古都的繁華榮景。 主題影音廳以大型影院作為主體,通過對江南貢院的輝煌歷史,并對科舉的淵源、起始、更迭做鋪陳,點出科舉在現當代的價值之所在。 ![]() |
多媒體互動 《觀榜圖》是我國明代著名畫家仇英的作品,作品原長6.38米,寬0.344米,主要描繪在殿試后,人們爭相觀榜以及皇宮內舉行的相關慶典禮儀等情景。 全卷繪有宮殿、房屋等建筑10余座,人物500多個,馬匹等動物若干,人物刻畫細膩,神采飛動,殿堂樓閣繁復細密、功力精湛、精美絕綸,更因其所繪題材之獨特而罕見。現在該畫作為珍品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觀榜大發現》是基于 仇英畫作《觀榜圖》而創作的科技藝術互動作品。將原作放大4倍后,長度為25米長。展場互動桌長度8米,運用滾動條卷動畫作。運用多種前瞻展示科技,如:同步融接、影像感測、非接觸電容感應、可觸握媒介……等。讓觀眾在互動體驗中了解觀榜圖精粹,加深對我國科舉文化的理解。 ![]() |
江南貢院歷史:
江南貢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明清鼎盛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考場,同時可容納20644名考生參加考試。江南貢院為中國歷史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從江南貢院走出的名人包括陳獨秀、方苞、唐伯虎等,林則徐、曾國藩等清代重臣也曾在江南貢院擔任過主考官。中國的科舉制度對世界人才管理制度影響深遠,如今西方國家所采用的文官制度便是成功借鑒了中國科舉制度的典范。 中國科舉博物館概況: 科舉制度自隋創立、唐完備、宋改革、元中落、明鼎盛至清滅亡,歷時逾千年。數不清的中國讀書人在科舉的道路上,以經史子集為本,以“學而優則仕”為綱,窮其一生,竭盡全力,換取仕途功名。科舉之利弊,自有眾人評說,然而它確實又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其影響依然可以從當今高考等各類考試中窺見一斑。 按照規劃,科舉博物館及其配套項目東至平江府路、南至貢院街、西至金陵西路、北至建康路,總占地面積約6.63公頃,總規劃建筑面積20余萬平方米。項目計劃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為明遠樓以南、以西部分,占地2.75 公頃,規劃建筑面積9.2萬平方米,主要是修繕保護部分號舍和明遠樓等遺存,建設科舉博物館主體和必要的配套設施,建設投資約9.46億元。二期工程為明遠樓以北、以東部分,占地3.88 公頃,主要是修繕飛虹橋,打通江南貢院歷史軸線,建設文化旅游配套設施。 新設計的科舉博物館猶如埋藏在地下的一個歷史寶匣,它以刻滿歷代狀元名錄的魁星堂為核(暗示科舉學而優則仕之核心),以刻滿經史子集文字的石墻為皮(暗示科舉的內容),以科舉的歷史變遷分層(隋、唐、宋、元、明、清……,如同科舉歷史冊頁),將科舉的千年歷史收藏其間,等待開啟。 科舉博物館寶匣長36 米,寬36米,高20米,整體沉入地下,上部為一個靜靜的淺水池。當參觀者穿過貢院牌坊,與明遠樓相對,博物館如同一面古鏡(古稱“鑒”),將明遠樓的倒影收入其中,讓人聯想到“以史為鑒”的古語。 博物館的參觀過程猶如探寶。這個塵封已久的寶匣深埋于地下,游客由坡道的狹長空間環繞而下,一邊是布滿文字的經匣,另一邊是瓦礫堆積的立體庭院,參觀者在漫步中逐漸遠離市井的嘈雜,洗滌胸中的浮躁,開始體驗當年科舉路途的艱辛。 至底20米,寶匣下面是一個環形水池環繞的開放庭院,庭院晴天有日影移動,雨季有水滴漣漪。庭院中央是四層通高的魁星堂,仰望上空,在魁星點斗四周,歷代狀元名錄在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參觀者沿自動扶梯拾級而上,穿梭于自隋創立、唐完備、宋改革、元中落、明鼎盛至清滅亡的科舉歷史之中,或實物呈現,或虛擬演繹,在恍惚間跨越科舉千年,走出寶匣,明遠樓已矗立在眼前。 設計為科舉博物館展陳提供了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一系列展陳空間,可以滿足不同尺度展品及不同類型設備的多種需要。 設計充分考慮了殘障人士的需要,進行了完整的無障礙設計,可以讓有需要的參觀者方便到達博物館各處。 設計也為特別貴賓提供了專用通道。在不影響大眾參觀的條件下,為貴賓提供方便。 博物館也是一個綠色建筑。考慮可持續發展以及節能減排,設計結合南京的氣候特征,從各個方面盡可能利用自然采光通風,降低能源消耗,節約經營運轉費用。 明遠樓在經過保護與維修以后,將有條件向大眾開放,供游客登高游覽。 明遠樓兩側將恢復206 間科舉考棚(為江南貢院盛期20600余間考棚的百分之一),作為室外實景展示,參觀者可以看到科舉考生百態千姿,并在現代科技手段幫助下實現身臨其境的觀感效果。 清朝末年,歷經1300年的科舉制度由于種種原因,盛極而衰,最終被棄。然而,科舉所倡導的公平公正的選材理念,在現代社會里展現出蓬勃生機,為當今考試制度的不斷完善,提供不可或缺的歷史借鑒。正如西方歷史學家所言:迄今為止,除了科舉還沒有更好的選拔制度。如果說指南針、火藥、紙和活字印刷四大發明是古代中國對世界物質文明做出的杰出貢獻,科舉制度則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制度性重大貢獻。 今天是我們重新審視科舉制度的時候了。在南京江南貢院舊址建設中國科舉博物館正當其時,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南京科舉博物館建設應當以恰當的姿態,合適的規模,融入南京歷史空間,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對話,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質。 |
1、一個有使命的博物館
由科舉制度形成的科舉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的一項偉大創舉,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圍內產生過巨大影響。“科舉博物館”項目的建設,讓市民游客在夫子廟的腳步真正慢下來、停下來、留下來。 2、一個在專家指導下的專題類博物館 定位于“中國最高等級、最高水平、最有影響的科舉專題博物館”。 聘請全國對科舉文化研究最權威的機構博物館編撰展陳文本大綱。 聘請全國文博系統知名專家指導展陳設計。 聘請全國知名的文物鑒定專家為文物藏品征集把關。 3、一個會呼吸的博物館 科舉博物館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地面遺址與地下館體相結合的博物館。設計之初,科博館便結合南京的氣候特征,大量應用了低碳環保的新技術,從各個方面盡可能利用自然采光通風,降低能源消耗,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個會呼吸的綠色建筑。 4、一個有趣的博物館 將三年多來從全國各地及韓國、越南征集來的10000余件文物展品做了精心挑選,選取其中約700件展品用于常設展覽。 同時在視覺上努力增加一些沖擊力,借助高科技元素的運用還原出科舉場景,使文物和展館更便于觀眾理解和接受。 呈現在游客面前的將是一個有趣的、互動的博物館。 5、一個觀眾需求導向的博物館 完整的無障礙設計,可以讓有需要的參觀者方便到達博物館各處。 各樓層均配備了衛生間,這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是唯一的。 每件文物上都注有中英日韓四國文字說明。游客還能租用中、英、日、韓、法、俄、阿等多語種自主語音講解器。 通過“智慧夫子廟”智慧旅游系統,科博館實現了免費wifi全面覆蓋,游客可通過微信掃碼、導覽屏、智慧夫子廟APP等實現自助導覽。 博物館內專門開辟了書吧,游客可免費借閱書籍。 近300平方米的文創精品店,游客還能在互動區域DIY趕考殿試的過程。 6、一個有想象空間的博物館 科博館除了展示、收藏等功能外,還兼學術研討交流、知識傳播、文化休閑旅游、互動體驗、衍生品研發推廣等諸多功能,是一個預留有各種可能性的博物館。 |
企業分類導航
![]() 本站實名:數字展示在線 國際域名:www.qojctqv.cn
Copyright © by SZZS360.COM 數字展示在線 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48947號-2 郵箱:web@szzs360.com 廣告聯系:+86-755-23761247(十六線) QQ在線客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