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書記汪一洋一行蒞臨利亞德集團勵豐文化,開展文化產業園區、動漫業、文化裝備制造業等專題調研考察。汪書記寄語,勵豐文化作為廣東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企業,要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溝通,在廣東打造出名片工程。
4月26日,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書記汪一洋一行蒞臨利亞德集團勵豐文化,開展文化產業園區、動漫業、文化裝備制造業等專題調研考察。
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啟宇,廣州市文廣新局副巡視員溫朝暉,黃埔區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小華、黃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社局長孫愷敏等領導陪同參加活動。勵豐文化副董事長朱曉勵、總裁代旭、副總裁李曲柳等領導出席。
考察團一行實地考察了勵豐文化園區,并對勵豐文化集研發、制造、銷售、工程、設計、創意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勵豐文化代表通過茅臺國酒文化主題展演《天釀》、成都江安河都市文化休閑街區等項目,重點介紹了勵豐文化在公共空間的文化體驗、文化事業與產業融合、舊城改造與城市更新、景區提升與產業升級方面取得的成績。隨后,考察團現場體驗了勵豐文化高端自主品牌lemuse,以及一系列的數字文化體驗產品。
座談上,總裁代旭就利亞德集團的發展布局及發展戰略展開介紹。他表示:勵豐作為利亞德集團文化板塊的牽頭企業,近年來主要以文化消費需求作為入口,結合城鎮發展路徑,不斷探索讓公共文化項目投入形成造血機制,讓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融合。
他還指出,在文化消費新業態上,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好的體驗方式和消費業態,未來勵豐文化也將在這個領域集中發力。著眼于服務本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情況,代總也提出瓶頸問題:“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優質項目”。
黃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社局長孫愷敏對此表示十分贊同。他指出,2016年,黃埔區人大把“做強做大文化產業”列為1號議案,提出“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與傳統制造業融合、文化與旅游融合、文化與創意產業融合、文化與工業企業融合”的口號。但對于文化產業概念,各部門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明,從而導致文化產業效能很難做出來。文化是軟性的,文化在機制體制上要完善,需要規矩規范化并清晰指引。
隨后,董事長朱曉勵女士表示,勵豐在課題研究方面有著較好的基礎,關于旅游消費業態的課題研究,希望能與旅發委、旅游局打通資源。另外,十三五規劃中,廣州提出了構建一江兩岸三帶,在“創新帶、經濟帶、景觀帶”上,也希望有機會將勵豐的商業模式運用于景觀帶上,為建設文化廣州添磚加瓦。
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書記汪一洋肯定了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舉例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最大產業就是以知識版權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產品,進而指出要按照發達國家這種模式引進來、走出去,學習搞市場經濟、自主創新。同時,也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他還表示:勵豐作為省、市、區優秀的文化科技企業,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企業的持續發展力、成長性較好。同時,也肯定了“文化+科技+金融”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手段,文化大發展必須有撐得起來的文化企業發揮主導作用。針對總裁代旭提出的問題及需求,他還提到,改革探索往往知道方向,不知道路徑,盈利模式其實也一樣,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
對于勵豐文化的發展,汪書記寄語,勵豐文化作為廣東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企業,要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溝通,在廣東打造出名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