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VR①元年,再加上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②的風靡又將AR③推向了公眾的視野。然而即便是站在2017的時間點上,也沒有人能清晰地指出VR/AR未來的發展方向。位于紐約的數字媒體公司MediaCombo堅定地認為VR/AR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各行各業,尤其是該公司所專注于的博物館數字媒體行業。由歐文夫婦創立的MediaCombo自2004年創立初便致力于應用最先進最前沿的科技為各類機構設計客制化的數字媒體服務。以下是對創始人麥克•歐文(Michael Owen)和羅賓•懷特•歐文(Robin White Owen)的專訪。
1. 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MediaCombo主要提供什么類型的服務以及主要跟什么類型的機構合作呢?
羅賓:我們從1990年就開始跟各類博物館合作了,最初主要通過定制視頻來增強觀眾對藝術品和展覽的體驗。例如,通過視頻來展示藝術品被放大后的細節,這些細節通常肉眼不易看見。這樣做有利于使觀賞變得更容易,從而使觀眾更易受到啟發。
與我們合作過的博物館不僅局限在美國,還有很多海外機構。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谷歌實境教學,等等。
現在我們的服務拓展到各類多媒體項目,意在幫助博物館觀眾更好的參與和受到啟迪,以及更全面的理解展覽。我們設計及研發視頻,網站,互動軟件,移動設備軟件等多媒體服務。直到最近一兩年,我們開始著手做VR/AR。因為我們盡最大可能地和科技發展節奏保持同步,并將科技為博物館教育提供的各種可能性作為選擇提供給博物館,幫助文化機構更好的吸引觀眾。
麥克:同時我們也提供制片服務,主要幫助想要在美國攝制的海外機構拍攝影片及商業廣告等。雖然這類拍攝不一定跟博物館行業相關,但也是我們所提供服務的一部分。
2. 最初是怎么想到將數字媒體引入藝術機構的?
麥克:因為數碼科技能提供一種新的形式來傳遞信息和講述故事。例如,采用信號亭(Kiosk)的互動項目能更加容易地展示深層次的信息,這樣的信息視頻展示不了。沒有人想要在博物館里等上半個小時看一個影片,為了吸引觀眾,你必須將影片縮短在5分鐘之內。使用這樣的科技意味著博物館可以向公眾提供巨大的信息量,而不僅局限于展廳里陳列的物品。所以數字媒體將會幫助展示更加個性化的體驗,特別是在技術設備發展成熟之后,可以讓觀眾體驗更加個人化的經歷,同時又是和展覽密切相關的。
同時我們也設計移動設備語音導覽,這對參觀者來說靈活度也較高。如果感興趣,拿著手機就能得到關于展品的更多信息,或者也可以簡單地選擇忽略。
3. VR和AR究竟為何引人入勝?
麥克:VR能提供非常獨特和有震撼力的體驗。VR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它能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一個想象中的世界,能提供其他所有技術都達不到的深度信息。
VR可以賦予展覽生命,其他任何方式都做不到。比如,紐約魯賓博物館(The Robin Museum)展示了一個瑰麗的佛教寺廟,觀眾可以進入其中參觀,冥想等。魯賓博物館想要將我們在貝加爾湖附近的扎倉④所拍攝的一個VR影片展示給觀眾,因為其中包含了佛教廟宇里誦經場景。當觀眾帶上VR眼鏡時,他們會站在扎倉這座華麗的寺院里,四周環繞著誦經的和尚,耳邊聽到的是緊密地鼓聲與祈禱的聲音。他們將會完全沉浸在一個由僧人主持的佛教儀式當中。
羅賓:AR則可以提供一種決然不同的、愉悅的體驗。雖然它不能提供浸入式的體驗,但卻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動。舉例來說,我們正在為紐約市摩根圖書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做一個很棒的AR項目,與一個移動設備導覽公司GuidiGO共同合作。摩根圖書博物館曾是金融家JP摩根的居所,后來改建為博物館。此項目通過使用3D音效及動畫,能讓觀眾看到和聽到現實中絕對無法獲取的信息,從而更好的欣賞藏品和建筑。即使JP摩根本人來參觀,對他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對博物館來說,最重要的考慮莫過于要講什么故事了。以及這樣的故事必須使用VR來講述嗎?或者能夠通過VR來講述嗎?大家現在正像開拓荒野一樣探索VR的潛力。
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對博物館最有幫助的地方,因為我們已經做過非常多的項目并且做了完善的研究,所以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和合作伙伴設計和建立成功的和引人入勝的VR服務。尤其是像博物館,需要向公眾傳遞有質量的體驗。
摩根圖書博物館(themorgan.org)
摩根圖書博物館AR項目預覽(來源:MediaCombo)
4. 目前在博物館VR/AR領域面臨的挑戰是什么?及怎樣預測未來這一領域的挑戰?
麥克:我認為AR和VR領域最大的挑戰是對于觀看和內容缺乏完善的規則和制度。
并且任何人想要采用VR技術也都面臨著重重困難。首先,因為這種技術非常昂貴,技術上復雜,以及勞力支出大。其次,還必須得考慮清楚后勤等因素。例如:哪一種設備最適用?需要多少套設備才足夠讓觀眾不用排隊等候?需要多少專業人員維護設備和指導公眾?再次,戴上VR眼鏡會使人與人之間隔絕起來,可是很多人去博物館是想要互動與交流。
對于AR,就拿剛才摩根圖書博物館的例子來講好了。這個項目必須使用一種特殊的平板設備叫Tango,其他的都不行。這意味著博物館必須要負擔很多昂貴的設備才能讓公眾享受這個項目。
我相信這些障礙很快就會被克服,因為VR和AR可以給物體和體驗賦予生命力。
5. 什么是“好”的博物館體驗?數字媒體怎樣加強并充實這種體驗?
羅賓:博物館通過講述展覽的動人故事來與觀眾互動,所以向觀眾講述展品需要考慮三點:內容,觀眾,以及展覽環境。舉個例子來說,之前美國當代猶太博物館找到我們說想做一個關于美國著名作家Gertrude Stein的教育項目。她是美國人,但后來移居巴黎多年,于1934年回到美國并到處旅行。由于她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所以媒體爭相報道她的故事,于是有許許多多關于她的新聞報道。于是博物館表達希望做一個影片來展示所有關于她的新聞資料。
記得當時麥克回答他們:“有誰會對一個展示新聞資料的視頻感興趣?”所以我們后來就建議用iPad來代替,因為顯然在屬于iPad的新時代用這樣的新科技會更吸引眼球。我們做一個iPad軟件來展示所有的報紙,并加上重點標記和圖片,因為沒有人會讀完所有文章的。”所以我們后來就做了一個軟件包含報紙板塊,卡通板塊,以及一個標記出她所旅行過所有地方的地圖板塊等等。成品所涵蓋的內容比之前設想的要多很多,并且更加有用。
當代猶太博物館多媒體教育項目截圖(來源:MediaCombo)
創造有意義的博物館體驗的另一個必要成分是幫助觀眾建立與藝術品(或藝術家)之間的聯系。例如我們曾經為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巡回展做過一個視頻。與那些冷冰冰的展品相反,我們讓視頻更加側重于這些物品背后人性化的故事,以便于觀眾理解這些物品對古埃及人來說意味著什么。通過建立藝術品與觀眾之間的聯系,會使話題變得更有意義,并容易引發關注。
所以首先得了解博物館想對公眾傳達什么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等等。在此之上再決定傳遞媒介為影像、音頻、還是AR等。
6. 麥克,聽說你做了一個關于貝加爾湖的VR項目,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嗎?
麥克:出于興趣,我當時想做一些關于VR的東西,用貝加爾湖這個地方作為主體。貝加爾湖是地球上含水量最多的地方,地球20%的水都在那里。以前有另外一個項目導致我研究了貝加爾湖,但那個項目沒有實現,后來成全這個VR項目。Google實境教學對拍攝給予了贊助。Google實境教學是Google教育部門的一個項目,主要向學生提供免費的VR出游。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一個沒有到過的地方是什么樣的,或者幫助他們感受不同的工作場景以致于對各類工作有更好的了解,還有國家公園等。我們用12個相機從360度拍攝了一段VR影片,以貝加爾湖為背景。后來這段影片在全世界電影節上放映,包括迪拜,戛納,阿姆斯特丹,還有設菲爾德等。即使這段影片并未拍攝完整,它帶來的反響卻非常積極,甚至拿過電影節金獎。這段影片是有價值的,它提供了一個虛擬的、詩意的貝加爾湖供觀眾享受。并且貝加爾湖對于俄國來說是象征愛國的地方,很像美國自由女神和大峽谷的綜合體,既具有愛國情誼,又有壯觀的自然風光。
貝加爾湖VR項目(來源:MediaCombo)
7.博物館游客對于你們所提供的多媒體教育項目的反饋如何?
羅賓:很多觀眾都是第一次體驗VR,他們非常喜愛和興奮。甚至當VR資深愛好者看到貝加爾湖那段VR影片時也對這種時空穿梭的體驗非常著迷。甚至當我們對尚未發布的摩根圖書博物館的AR項目做展示的時候,體驗的工作人員都說:“噢!這太好玩了!”我們做了一個介紹JP摩根生平的項目。當觀眾拿著儀器對摩根的肖像一掃,按播放鍵,就可以在屏幕框里看到肖像畫活了起來。展示了一系列他從小到大的圖片。就像哈利波特里突然會動的肖像畫一樣。
8. 對于想要嘗試VR/AR的博物館,你們有什么建議?
羅賓:重要的是創建一個成功的體驗。所以博物館需要考慮要講什么樣的故事,觀眾是什么樣的人群。如果觀眾以老年人為主,VR可能就不是適合的項目。因為帶上這些設備也許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并且科技對他們來說也不見得熟悉。但如果想要吸引年輕觀眾,那VR會讓他們非常感興趣。所以必須將故事和個人體驗結合起來。
麥克:這些技術可以將他人的經歷與觀眾聯系起來,不論是在游戲、動畫、還是紀錄片中。同時將這些經歷賦予生命、激發同理心、并且使大家體驗愉悅,這些是其他技術很難同時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