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leveland Museum of Art館長富蘭克林以前是加拿大國家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當他2010年來到Cleveland Museum of Art時,該館耗資三億五千萬美元的改擴建工程已經(jīng)動工。富蘭克林希望在擴大新館面積的同時觀眾人數(shù)也能同時增長。他認為技術能吸引新觀眾,尤其是那些喜歡數(shù)碼科技的觀眾,同時他相信技術能加深觀眾對藝術品的理解,從而使觀眾對博物館更加流連忘返。
“每個博物館都在尋找一座圣杯,這座圣杯就是藝術與科技的結合體。”館長大衛(wèi)•富蘭克林發(fā)出了這樣的感言。藝術博物館在一樓展廳安裝了可互動的觸摸屏, 觀眾可通過觸摸屏這種新方式來欣賞繪畫和雕塑作品。 富蘭克林最近接待了很多博物館同行前來參觀,他希望同行們能夠“抄襲、模仿并效法”自己的做法。
在整座博物館,觀眾都可以通過iPad來學習藏品中的信息。富蘭克林說:“我們只能在展廳墻面上展示非常有限的信息,現(xiàn)在也沒有人拿著笨重的圖錄在展廳里走來走去。”
此互動墻是美國最大的多點觸控屏幕,長約12.2米,互動墻收藏了4100件藝術品,其中3000多件藏品就在這個博物館當中。
當觀眾觸摸一個圖片時,該圖像就會放大,其他類似的藏品會自動出現(xiàn)在周圍。觀眾還能從屏幕上了解展品在博物館的實際位置。
當觀眾點擊圖像一角的心形圖標,就可以把圖像傳送到自己的iPad上來。觀眾可以自帶iPad或向博物館租借。
觀眾可以根據(jù)自己最喜歡的展品列表來策劃參觀路線,這些路線還可以與其他觀眾共享。
雖然博物館希望屏幕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但是年紀大的觀眾只要掌握了技術也對這些新型展示手段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
您可以自己策劃參觀路線,并為你自己的路線取一個有趣的名字,這樣別的觀眾可以通過博物館的網(wǎng)絡找到它并順著您的路線一起參觀。
作畫
讓參觀者模仿展品擺pose的體感互動裝置
隨著“第一展廳”的開放,博物館還可以做更多改進:他們引進了蘋果手機和安卓版本的系統(tǒng),并且還會繼續(xù)引進新技術。館長表示,雖然他們在數(shù)碼科技的應用方面已經(jīng)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他們還將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