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臺美術是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構成因素。近幾年,數字舞美技術日趨成熟,并開始在舞蹈作品中推廣運用,它給舞臺帶來一場全新的變革,對舞蹈作品產生多方面的重要影響。數字舞美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作品創作效率,便于呈現作品內容,增強了作品表現力,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然而,數字舞美的盲目濫用也會對舞蹈作品產生消極影響,如作品創作思路受到牽制,舞蹈本體表現力被沖淡,觀眾思維想象受到限制,演出成本大幅增加等。因此,數字舞美運用于舞蹈作品一定要合理、適度。
關鍵詞:數字舞美;運用;影響
舞臺美術是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構成因素。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現代創作的舞蹈作品中,舞臺美術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并變得不可或缺。近些年,數字舞美技術在舞蹈作品中的應用現已十分普遍,它給舞蹈帶來了一場全新的視覺體驗和舞臺革命,同時不斷革新著觀眾的審美理念。對待新事物,我們要冷靜、全面客觀地分析和評價,誠然數字舞美的合理運用可以帶來舞蹈作品創作、表演與接受各方面的積極影響,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數字舞美的盲目濫用也會對舞蹈作品產生諸多消極影響。文章以下就數字舞美的運用對舞蹈作品產生的雙重影響展開分析論述。
一、數字舞美解析
(一)何謂“數字舞美”
數字舞美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它通過計算機后臺操作將科技與舞臺表演結合在一起,實現舞臺舞美數字化。數字舞美大致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主要由LED電子屏、可升降機械舞臺、舞臺燈光等組成。其中LED電子屏是數字舞美呈現的主要播放媒介。如央視春晚將LED電子屏用于鋪設打造舞臺背景和地面,形成彩幕、彩磚。可升降舞臺與LED電子屏的結合構成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多變的舞臺結構,以便展現出現變幻莫測的舞臺畫面。如春晚節目中形成的萬里長城,月球太空等舞臺畫面。軟件主要由圖像視頻處理軟件、增強現實技術、畫面融合技術、虛擬技術等組成。圖像視頻處理軟件通過計算機后臺制作出所需要的各種舞臺場景,場景可隨時出現,又可以瞬間消失轉化,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給觀眾一種虛幻的真實,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
舞美設計師將作品需要的舞臺畫面、動畫效果等通過計算機軟件制作出來,然后利用LED屏,可升降舞臺等硬件設備為媒介播放出制作的視頻動畫,從而實現數字舞臺畫面的搭建和呈現。
(二)數字舞美在舞蹈作品中的運用
數字舞美技術應用于舞蹈作品中,就是作品在創作表演過程中將舞蹈作品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過程,通過高科技設備將舞臺效果完美呈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舞臺畫面由長147米,寬22米的LED屏幕組成,舞臺背景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生動形象地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書寫在這歷史長卷中,讓人眼前一亮,同時也掀起了數字舞美技術在舞臺中的運用時代。
二、數字舞美的合理運用對舞蹈作品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作品創作效率
傳統的舞臺設計工作復雜且不直觀,它需要編導先在頭腦中構思出需要的舞臺畫面和燈光效果,若遇到畫面切換比較復雜的作品,則需要繪出草圖方便記憶。想像中的舞臺燈光效果無法直觀可見,想象出的舞臺畫面也會與現實效果往往存在一定差距,當作品通過現場與各部門協調,展現在舞臺上時,一旦發現燈光、布景存在什么問題或與想象出的舞臺效果不符,又需重新構思協商修改。然而,今天利用數字舞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編導只需將腦海中想要表達的場景與畫面運用計算機軟件制作描繪出來,然后通過LED電子屏播放。一方面解決了原來編導需要用大量的時間與語言去與燈光、演員溝通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將編導想要的效果快速直觀地表達出來,大大節約了作品創作時間,提高了創作效率。
(二)便于呈現作品內容
數字舞美技術依據一定的影像技術呈現出三維立體圖,利用特定的舞蹈調度、隊形與動作朝向來加強舞臺效果,增強所要展示主題的視覺沖擊性,使舞蹈視覺方面更加豐富和逼真。也就是說,借助數字舞美技術,舞蹈編導可以將舞蹈作品中的動作展示、情感表達、人物形象和時空要求等與數字視頻、舞臺變化相結合,將作品的內容直觀、直接地呈現出來。如春晚兒童舞蹈《剪花花》的舞美設計結合時尚元素進行創新的舞蹈動作,配以富有中國特色的民間窗花的舞臺背景圖案,演員根據場景更替變化動作和隊形,實現了舞臺畫面和舞蹈動作的完美結合。一幅幅具有濃郁民族氣息的吉祥圖案和極具童趣的窗花,彰顯了舞蹈的文化之美,將編導賦予作品的年味和喜慶的舞臺效果渲染的淋漓盡致。
另外,數字舞美的運用能使舞蹈作品的內容在最快的時間內呈現,舞臺上逼真的虛擬形象與實際形象相互結合表演,使人一目了然,解決了觀眾在有限時間內很難理解作品的問題,拉近了觀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如2007年春晚中舞蹈《小城雨巷》,流水潺潺,濕漉漉的石子路,悠長的小巷,悠揚的絲竹聲,身著旗袍的舞者,手中的油紙傘……美不勝收,讓人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三)增強作品藝術表現力
數字舞美具有強大的寫意造境功能,它不僅可以表現現實中存在的環境,還可以表現虛擬空間,幻想影像以及抽象圖形。如舞蹈家楊麗萍和王迪在2012年春晚中的作品《雀之戀》給人一種美得驚艷的感覺。該作品大膽的將舞蹈與數字舞美相結合,形象、生動地演繹了生活在原始叢林中的兩只孔雀相戀的故事,舞臺以藍色為主色調,美麗安靜的森林,翩翩飛舞的蝴蝶,金色月光下灑滿鳳尾竹,使人產生仿佛置身美麗的森林看到兩只孔雀翩翩起舞的錯覺。場景的搭造直觀呈現出兩只孔雀在安靜美好的大自然下相知相戀的過程,特別是孔雀徐徐展開她那華麗的羽翼時,與大屏幕上展開的孔雀尾屏融合在一起,畫面唯美至極。
數字舞美對作品情景的搭建使作品表達得更深層次,更具內涵,也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的圖像可視化,填補觀眾的視覺空白。《雀之戀》在表現孔雀的優美姿態的同時,讓空靈之雀賦予安靜和諧的人性。雙人舞以愛情為主題,創造出了兩只孔雀精靈的生命意象,成就了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
舞臺的功能應該是能動的,舞臺是應該有生命的。數字舞美在作品中的運用使得舞臺作品賦有新的生命與活力①。數字舞美與作品的完美結合增強了作品藝術表現力,也很好地詮釋了舞臺是能動且富有生命這一觀點。
(四)為觀眾帶來新鮮觀舞感受
隨著時代的進步,觀眾的舞蹈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常見的作品形式已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只有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的作品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而數字舞美的運用則恰好滿足了觀眾新的審美需要,觀眾從豐富的舞臺畫面中接收到更多視覺感官信息,來彌補觀感上的不足,獲得全新觀看體驗。
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使人們已經可以現場用肉眼觀看或通過家用高清電視欣賞“3D”舞蹈,這便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新鮮感。如2013年的央視春晚歌舞節目《荷塘蓮語》就給人天地合一、美輪美奐的視覺享受。作品舞臺背景畫面遍地連天的荷花在隨風搖曳,飛舞的蜻蜓,晶瑩的露珠,金色的蓮花在深藍色的水中綻放,舞蹈演員在畫中翩翩起舞,給觀眾一種人在畫中舞的錯覺。身臨其境的感受舞蹈的文化與內涵以及豐富的信息量,把觀眾深深吸引,使其陶醉其中。
三、數字舞美的盲目濫用對舞蹈作品的消極影響
(一)牽制作品創作思路
數字技術還在不斷發展中,數字舞美本身存在的缺點與不足也是不容忽視的。編導在進行舞蹈編創時先要將制作的舞臺畫面、背景、特效等考慮進來,提前在計算機中制作出需要的渲染畫面,建立與舞蹈內容相符合的主背景和畫面視頻,結合隊形和各個細節方面仔細思考編排,而且還要考慮到數字技術獨特的表現力,電視鏡頭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編導創作的發散思維。
在演出開始前,編導要先與舞者進行溝通并與各部門協調好,因為有些特殊的燈位以及畫面效果是要與舞者的位置完全匹配,不容偏差。為了達到編導需要的舞臺效果,這些系統和環節就需要不斷的磨合與聯排,否則不僅想要表達的效果將不能呈現,舞蹈演員也可能發生意外,奧運會開幕式彩排中舞者劉巖就是一個例子。
(二)沖淡了舞蹈本體藝術表現力
隨著數字舞美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應用,一些編導對數字舞美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出現了重形式,輕內容,追求包裝,過份強調高科技視覺表現力的過度使用數字舞美現象,造成舞蹈作品內容被喧賓奪主。數字舞美的應用于舞蹈作品主要目的是為了輔助提高舞蹈藝術本身的美感及藝術表現力,如果過分強調高科技舞美的視覺表現力,把舞蹈表演變成一場高科技展覽會,忽視舞蹈本身的內容,忽略舞蹈用動作“說話”的本質,就勢必沖淡舞蹈藝術本體表現力,實為本末倒置。如2013年春晚作品《春暖花開》中過多的高科技效果,甚至掩蓋了節目本身的藝術美感。
(三)限制觀眾思維想象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傳統的舞臺布置下不同的觀眾看舞蹈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因為它充滿想象。當舞臺畫面需要觀眾自己去想像創造時,便會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而數字舞美通過其豐富的畫面為觀眾直接呈現出作品的內容和文化背景,給觀眾以直接的導向,于是便限制了觀眾的思維想象,久而久之,觀眾便不愿再動腦去開發想象,形成了一種惰性思維。換句話說,數字舞美背景動畫的框架性,在一定程度上將作品的多層含義磨滅,改變了作品的“召喚結構”,作品的想象空間范圍大大縮小,觀眾的思維想象便受到限制。
(四)增加作品演出和制作成本
數字舞美技術需要耗費大量的材料和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2012年春晚“金龍繞柱”、“浩瀚宇宙”等場景都是花巨資打造出來的,單看這美輪美奐的舞臺,觀眾們絕對會對高科技的融入贊不絕口,但是這種效果的背后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數字舞美運用于舞蹈作品,會造成演出和制作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晚會“盲目燒錢”、“過度攀比”現象。好在2013年2月,《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文化反浪費從春晚開始》,要求經濟辦春晚,給人們過熱的追捧降了降溫。
四、結語
只有當所有元素以合理的結構和比例相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傳統舞美向數字舞美的發展趨勢顯而易見。它將更好的服務于文藝演出,彌補傳統舞臺存在的缺陷。但我們也應該理性的認識到,數字舞美技術只是一種機械輔助工具,舞臺的設計者依然起著決定作用。如何讓數字舞美更好地服務于舞臺,使作品與技術很好地融合,是我們應不斷探索與解決的問題。
注釋:
①張連.中國戲曲舞臺美術史論[M].天津: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253.
參考文獻:
[1]王婧.裸眼3D技術及其應用[D].南昌:南昌大學,2012.
[2]高沁.舞美的力量[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3]劉爽.應用3D技術于現代舞蹈編導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2).
[4]岳陽.“科技春晚”—解讀LED技術在春晚舞臺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2(10).
[5]王聞道.高科技創新和節儉精神打造的視覺盛宴—記2013年CCTV春節聯歡晚會舞美設計[J].當代電視,2013(06).
[6]王海智,周玉基.數字舞美中的技術之美——以2012年央視“春晚”為例[J].中央廣播電視學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