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的“亦真亦假術”
從前我們說,戲劇藝術的局限性在于舞臺空間的限制。在我們過去的認知里,在劇場幾尺見方的空間里,要想呈現不同時空的多次轉換,對于舞臺空間而言,的確是很大的挑戰。編劇和導演似乎也不安于傳統“三一律”的創作規律,如何讓他們天馬行空的思維落地,呈現在有限空間和觀眾面前,新時代應運而生的多媒體手段幫了大忙。多媒體的“亦真亦假術”可以讓有限的舞臺無限變換,為舞美設計師的空間設計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我們今天要介紹的Bunny Christie就是一個能在舞臺上運用多媒體為自己作品加高分的舞美設計師。
我們首先來看看為Bunny Christie加持奧利弗獎的作品——《深夜小狗離奇事件》(《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這大概是北京戲迷極其熟悉的一部戲,因為去年該劇曾作為作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ational Theatre Live)展示戲劇之一,在北京進行了展映。
劇情
“是誰殺了小狗惠靈頓?”15歲的克里斯托弗擁有不太一樣的大腦——他有著超凡的數學能力,卻沒有足夠的能力解讀日常生活。一天夜里,鄰居希爾斯夫人的小狗惠靈頓被人神秘殺害,克里斯托弗成了嫌疑人。他以第一人稱視角在一本書中記錄了每個與狗死亡事件相關的事實,并試圖破解謀殺之謎,但父親對他這份“偵探工作”的禁止,把他帶上了一段可怕的、顛覆性的旅程……
“故事講述和視覺沖擊的非凡組合”
——《泰晤士報》
鑒于劇情需要,舞臺上的主人公要輾轉很多家庭去調查小狗離奇死亡的情況,那么涉及這么多的不同地點,設計師又將舞臺用燈箱包圍,如何呈現主人公的東奔西走呢?答案是多媒體。設計師通過多媒體,在觀眾面前展現了尋找小狗被殺線索的不同環境。當然多媒體的作用還遠不止這些,主人公超凡的大腦在模擬分析各種案發情況,如果多媒體的配合,他的分析思維大概只能通過干巴巴的口述來告訴觀眾。運用了多媒體的設計,將這些大膽有趣的分析過程直觀好看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除了多媒體的介入,這樣充滿視覺沖擊力的舞臺少不了燈光的配合。而我們看到的《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的舞臺,運用了包括900多個燈泡組成的燈箱結構。三面的多媒體擋板和舞臺的地面。
(燈光細節及設計的幕后講述)
Bunny Christie是一位熱愛運用多媒體改造設計空間的藝術家。我們再看看她設計的其他作品。
《Emil and the Det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