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是當代社會中傳統文化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已經將文化科技融合,以現代科技延續和發揚傳統文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第四屆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年會特別舉辦世紀文化談話——當文化遇到科技:五千年文化守護人談當代數字技術,這一場文化與技術的聯姻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關注。本次活動中,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作為演講嘉賓就如何用現代數字技術重新激活五千年傳統文化進行討論,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嚴昭柱作為致辭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協會主席嚴昭柱
近年來,中國各主要文物研究機構,均在實施通過數字化技術永久保存文物作品的項目。據了解,敦煌研究院已啟動實施了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敦煌石窟文物永久保存的“數字敦煌”項目。去年,歷時四年的《中國金石總錄》全拓全文數字版一期工程也已經完成。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
但是,通過數字化手段保存文物還只是第一步,通過運用數字技術與觀眾互動,為參觀者帶來不同的體驗,尤其是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才是通過數字技術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端門數字館”項目,將數字參觀和互動打造成為參觀故宮的重要組成。據介紹,三希堂作為乾隆皇帝的書房,因只有面積較小而無法接待觀眾實地參觀,而通過數字技術,觀眾也可以進入養心殿,走進三希堂觀賞養心殿里面的文物,身臨其境地感受三希堂的文化氣息。
參觀三希堂,是故宮博物院的“端門數字館”項目通過數字化技術展示故宮文化的一個縮影。利用端門數字館項目,觀眾能夠通過多種數字互動技術與古典家具結合展示書畫器物等珍品。觀眾可以在長約8米的超清晰“數字長卷”前,聆聽《清明上河圖》的市井繁華,用燭光點亮《韓熙載夜宴圖》的歌舞場景,細致到每一個人物的表情都可以。可以把玩“數字多寶閣”里面玲瑯滿目的瓷器、玉器、青銅器,翻轉藏品的任何一個角度,還可以放大觀看藏品的任何一個細部。
這些方式對幫助公眾真正走進故宮,了解傳統文化,從而有利于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據了解,故宮博物院還計劃搭建一個以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為核心和主入口,由網站群、APP應用、多媒體數據資源等各種信息構成,線上、線下互通互聯的一站式聚合平臺,為觀眾提供便捷、全面的博物館數字資訊,并具有在線討論、分享、溝通等功能的“數字社區服務”,以更加豐富、多元和生動的數字文創產品,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而在這背后,更重要的是,必須堅持“傳統文化為體,數字技術為用”的原則。用數字技術服務傳統文化,弘揚傳統價值觀而不是相反。因此,需要對僅僅利用了傳統文化的形式,背后卻忽略了傳統文化價值觀傳承的所謂現代數字藝術作品保持謹慎態度。讓現代數字技術真正激活傳統文化,而不是讓傳統文化淪為點綴和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