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隆平院士的成就與情懷中,在農耕文明的沁人心脾的芬芳里,在璀璨的燈光中,感受“最美稻花”濱水綻放的人文與生態之美。為了您能夠更好、更快的了解華凱創意設計布展的世界首頁大型水稻文化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小編特為您提煉了兩大核心亮點。
亮點一:全景詮釋袁隆平院士成就
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展廳,將全面展示袁隆平院士的卓越成就,許多珍貴的實物和照片將首次呈現。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視頻及實物,再現了一名將農業當做志趣的年輕人如何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成長經歷。
整個展廳由前言、禾下乘涼夢、艱辛探索、更上一層樓、開啟新篇章、雜交水稻澤被世界六個篇章組成。
從袁隆平院士出生時留下的腳印說起,求學、任教、鉆研,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視頻以及實物,再現了一名將農業當做志趣的年輕人,如何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成長經歷。
展廳內還通過油畫、小型群雕以及實景重現的方式,再現袁院士在培育新品種,不斷實現稻田畝產突破中的一個個感人故事。在一幅大型油畫描繪中,袁隆平冒著酷暑,大海撈針一般,在觀察了14萬根稻穗后,終于從洞庭早秈品種中找到了一棵雌蕊正常、雄蕊退化的稻株。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發現,意味著向雜交水稻邁出了第一步。
老舊的書柜和桌椅,被使用多次的顯微鏡、干燥皿、玻璃試管等實驗儀器,當這樣一間實驗室呈現在眼前時,科學家的嚴謹與務實由此可見。1964年至1965年,袁隆平在檢查了幾十萬根稻穗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展廳還原出他在實驗室做碘酒試驗的場景,袁隆平在安江農校使用過的實驗器具也一一展現。
烈日下,袁隆平躬耕不輟,最終發現了天然的雜交水稻和野生稻敗育株,當科學家的付出與堅守,以一座座雕塑的形式展示時,讓人觀之備受洗禮。
亮點二:聲光影電,帶你漫游稻種王國
在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展廳內,你不僅能讀懂袁隆平院士的卓越成就,更能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了解雜交水稻的原理和生長過程。
在“雜交水稻的故事”弧幕影院里,逼真的動漫講述了袁隆平院士將普通水稻變成超級稻的追夢過程;看完影片走近幾步,一個通過幻影成景技術形成的、和真人完全一樣的“袁院士”出現在眼前,講述他的禾下乘涼夢;在一個巴掌大的菱形晶體里,一株綠色的小苗拔節生長,不同時間的生長姿態在瞬間全過程呈現;同樣采用幻影成像技術的“超級稻的進化”,更助你知曉雜交水稻演變過程,從普通水稻到三系水稻、兩系水稻再到一系水稻,直至最后呈現的“超級稻理想株型”,一步步詮釋著袁隆平院士的“追夢”過程和成就。
手指輕觸,通過多媒體大屏幕你就能了解“核心種子——原原種——原種——制種”的整套原種生產技術程序。大型的“種子墻”匯集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結合圓形手機APP投影互動桌面,今后市民們不僅可查詢這些稻種的具體信息,并可將訊息下載至自己的手機,把雜交水稻知識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