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區江北市民公園的標志性建筑—— “兩館”(惠州市城市規劃展示館、美術館),最終優化方案完成,外形也頗具特點,分別取意于文化寶盒、水畔寶盒!在設計方案上,通過開展邀請國內知名設計單位方案競賽方式,選擇了由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何鏡堂院長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團隊建筑設計方案。目前已完成了最終優化方案。
總體鳥瞰圖
“惠州素有嶺南名郡、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譽。在山水城市的語境下,惠州城市規劃展示館與美術館的建設無疑是中軸線上畫龍點睛之筆。方案將它們打造成嶄新的城市活力之源,文化與生態交融的新地標。”該負責人介紹,方案以以竹海、古榕為創作理念,表達“重山吐月·鏡水疊榕”的惠州山水文化理念。重山吐月,汲取惠州獨特的雙月灣意向,靈動的立體景觀宛如水墨山水,融入惠州城市山水格局,彰顯天地之靈氣。鏡水疊榕,源于古榕意向,茂盛蒼翠,鏡水相映,屹立于天地之間,意喻嶺南文化之源遠流長,成就惠民之州的氣度與風雅。以極具嶺南特色、又提煉自惠州人文地理特質的城市空間整體設計,為市民公園畫龍點睛,創造并提升惠州中心區公共文化生活品質、提升城市公共區域整體形象。
城市規劃展示館
不同展廳交錯疊合
城市規劃展示館設計抽象自惠州府的歷史地圖,轉化成為建筑大屋頂與屋頂花園控制網格。地圖網絡從上至下延伸到建筑室內,成為室內庭院、展廳等各個空間。交錯的室內外空間呼應惠州老城中錯落搭接的建筑印記,整個建筑成為統一整體。設計將不同展廳作為建筑單元,交錯疊合,相應形成不同標高的庭院、屋頂花園等空間,營造出豐富且多層次的室內空間體驗,整個建筑成為綠色的森林。
城市綠林中的“透光寶盒”
規劃大模型展廳立意源于文化寶盒,以透光寶盒的形式,珍藏于城市綠林之中。建筑外表皮以惠州獨特的山水畫卷作為立面肌理。外表皮幕簾作為燈光投影的載體,在夜晚成為市民廣場的璀璨明珠,從而激活城市活力,豐富規劃展示館的藝術體驗與互動。
美術館
四個圓筒寓意榕樹樹干
惠州美術館是一個用于珍藏惠州藝術精粹的容器,更是一個展示惠州地域特色的名片。
美術館造型取意云頂疊榕、水畔寶盒。屋頂輕盈通透,疊影重重,如白云漂浮在建筑主體之上;四個圓筒寓意榕樹樹干,細柱如同榕樹須根,美術館主體用白色穿孔板包裹,如一個純潔的寶盒,浮現于天地之間。美術館不僅是收藏、教育和研究的容器,還是一個鼓勵市民交往的城市空間,大屋頂之下的灰空間,是多元融合的城市客廳,藝術品的展覽不再局限于室內展廳,市民的活動成為藝術體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