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藝是以游客為主要受眾群體,通常依托景區山水、旅游設施或游樂園,綜合運用歌舞、馬戲、雜技、曲藝等藝術表現形式,以表現地域文化背景或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商業演藝活動。
旅游演藝是演藝行業與旅游行業結合較為直接且能夠成功產生效益的演出模式。旅游業與演藝業互聯共需、互利共贏,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
旅游業發展能夠為演藝業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借助旅游休閑這個平臺,演藝將獲取更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而演藝發展則是旅游業發展的助推器,可以為旅游者提供休閑娛樂機會,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形成旅游的品牌,不斷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我國旅游演藝的發展,豐富和改變了傳統旅游產品內涵,提升了文化旅游的質量,在完善旅游設施和功能、延伸旅游產業鏈條、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旅游市場有著較好人口、人文和自然環境基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旅游消費支出逐年提高,旅游市場呈現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穩健增長之勢。2015年全年國內游客已達40億人次,較2014年增長10.5%,實現國內旅游業收入3.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直接貢獻為3.32萬億元,占GDP總量比重為4.88%;綜合貢獻為7.3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0.8%。這為旅游演藝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在國內旅游市場較快發展的同時,國務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和政策,旅游投資呈現加碼助力的發展態勢。2014年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7053億元,同比增長32%,較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高出15個百分點;2015年的旅游投資已達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較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高出31個百分點。旅游投資將會直接促進山水實景旅游演藝、景區劇場演藝、主題公園和游樂園演藝開發的投資。
2015年全國旅游演出觀眾4713萬人次,較2014年增長31.2%,,較2014年增長31.7%。全國旅游演藝的觀眾數量在2013年出現了較大波動,主要原因是新《旅游法》在201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而且遏制公款旅游等政令實施嚴格。2014年、2015年旅游演藝出現較快的回暖和增長態勢,而且對旅游演出品質越來越重視,“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山水盛典”系列等精品旅游演出較受旅游者的歡迎,促進了旅游演藝市場的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旅游演藝發展較為快速,其關聯性較強,盈利空間較大,受到投資者追捧,并且政府對旅游演藝的發展也較為重視,市場需求旺盛,今后幾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之勢。2015年旅游演藝票房達35.7億元,到2020年旅游演藝的票房收入有望超過160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