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知道每個人一年產生的垃圾有多少?一個小區呢?一個城市呢?每天由環衛部門清運走的垃圾最后去了哪里?它們在多大程度上被這個世界消化呢?
6月4日,總投資600余萬元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科普體驗館正式開館迎客,大家在這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
抬頭可見的藝術吊燈是使用回收塑料瓶制成;樓梯處的內墻顏色與我市垃圾分類“四分法”相對應;沉浸式觀影體驗倉打開人們審視垃圾問題的宏觀視角,提出一系列問題引發觀眾思考……
|
 |
 |
該館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立足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加強生態環保宣傳,倡導綠色循環的現代生活方式,推動廣大市民樹立環保意識和理性消費觀念,提醒人們從科學理性的角度正視垃圾問題,進而將認知升拔為行動。 |
|
|
館內四個展廳以“體驗”的方式展開。這里“垃圾”以第一人稱“我們”出現,首先引導參觀者感受其無奈與惋惜:人類大量制造垃圾,卻又厭惡垃圾;然后一同開啟攻堅戰:黨建引領,全民行動,分出價值,分出文明;隨后“垃圾”進入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華麗轉身:科學高效處理,廢料重獲新生;最終“垃圾”發出呼吁:喚醒內心責任,共享長治之美。 |  |
|
|
 | 展廳分為科普與體驗兩大區域,科普、趣味、互動性兼得。科普區以文字介紹為主,配有大量圖片,讓參觀者感受到如不注意垃圾問題將給人們造成多大危害;同時設置多媒體播放區,循環播放垃圾分類公益微電影及“焚燒處理流程”模型、“生化處理流程”模型等,展示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垃圾處理全流程。 |
|
體驗區以互動為主,并設置廢物利用創意展示區和實物展示桌,參觀者可以通過互動游戲在娛樂中體驗垃圾分類的過程。 |  |
|
四個展廳、18個子展項,通過聲光電和多媒體的互動,讓每一位參觀者了解垃圾分類的全流程,并能增強對垃圾分類工作的信心。 |
 |
垃圾分類處理科普體驗館的建立和對外開放,將讓市民真切感受到垃圾分類在生活中的益處以及在垃圾分類中我們需要肩負的使命,增強大家對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信心,從自身做起,變廢為寶、凈化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