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15年的數據對比來看,占地規模在50萬平方米以上的文旅地產項目占比,從14年的10%提高到15年的17%,而在5萬平方米以內的極小型文旅地產項目占比均維持在25%以上。我們預測,未來文旅地產將向兩極化——“極大”和“極小”兩個方向發展。
|  |
“極大型”文旅地產項目向度假區的方向發展,例如于2016年開業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和廣東長隆集團的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其空間規模增大并不單純反應建筑體量,更多的是反應產品層次的豐富度,通常含有酒店、零售、餐飲、娛樂等成熟的產業鏈配套。這是由于,一方面,隨著消費者旅游度假需求的多元化,特色化、個性化的新型配套服務的關注度急速上升。調查顯示,49%的意向旅游地產置業者最為關注的是餐飲配套。此外,購物、醫療健康和運動配套的關注度也比較高,分別為35%、27%和27%。 |
 |
游客到度假區游玩,通常規劃3天到一周的行程。因此,開發商需要在擴大其開發項目體量的基礎下,在產品組合方面,不斷創新的產品形態及結構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度假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對文旅地產項目的諸多配套要求,也使得開發商必須有更多的土地來平衡收益。
“極小型”文旅地產項目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根據現代需求重新詮釋傳統文化,如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成都寬窄巷子,另一種是完全通過創意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富有時尚氣息的旅游產品,如上海田子坊、北京798等。此類“極小型”項目往往定位精準,深耕主題文化,能更好地滿足近距離市場對于碎片化時間的休閑體驗需求。未來,每個城市或將都有小型文旅地產項目,輻射一小時以內的近距離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