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7-21 16:34:00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騰飛,我們現在的校區也建設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大了,現在的一個大學里面,動輒分為好幾個校區,占地面積幾千畝起,校園里面還有無數條路(人行道、車行道、騎行道、跑道等),且還有著名稱、用途不一但樣式統一的教學樓。
作為曾經大學生群體里面的一份子,學生時期的我也時常在新生入院后的新學期里頻繁的聽到各類新生尋路的對話內容,挑幾個印象深刻的尋路對話,我們回顧看看是否你也曾在校園里聽過。
對話1:同學,請問咱化學實驗樓怎么走?
應該是沿這條路一直走,第一個路口先左轉,第二個路口再右轉,你清楚了嗎?
對話2:同學,請問舞蹈廳在哪呀?
我是新生,也不是很清楚,這樣,我幫你看看地圖上有沒有標注吧?
對話3:你好,食堂管理處你知道在哪層樓里面嗎?
不太清楚哦這位女同學,要不我們一起去問問別人吧,因為剛好我也要去充值飯卡。
可以理解,作為一個大學新生,剛來到一個新的環境里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情況下問了問身邊的同學,但卻發現他們和你一樣的懵,這個時候你如果想要準確的找到目的地教學樓,不得不說還真的是有點難度,但作為我們電子導視系統的開發人員來說,其實這類尋路問題的起源主要是由以下兩個方面導致的,只要加以完善,肯定可以快速的降低校園內的迷失率。
原因一:校園內的建設更新速度太快,如:上個學期還只有一棟樓體,但不到2個月,旁邊就建起了一棟新樓,這就會導致上學期腦海里建立的位置坐落關系發生變化,導致大家通常只能用“新建的那棟樓”來命名這座新建筑,很顯然這與尋路的前提“準確性”相向而行了,如果還不理解,我再舉個送外賣的例子:外賣員到了外觀相同的幾棟樓前問你,你在哪?你回復:我就在“新建的那棟樓”旁邊,這種溝通肯定會引發新的困惑,因為很大程度上,和你溝通的對象并不清楚哪一棟才是“新建的那棟樓”,這就是樓體標識沒有更新所導致的問題體現,在公共環境里我們是需要有一個標準的、準確的、互相認同的建筑標識信息查看源的,且這個信息查看源需要能夠及時的進行內容更新。
原因二:樓內布局、性質已發生變化,但未進行有效的、大范圍的公布告知,這類變更原因繁多,但總而言之,就是原來二樓201號房間是做飯卡充值的,但現在已經搬到1樓106了,如何快速的讓校園內有這類需求的群體都接收到這個變更信息,因為這類變動會帶來很多路線咨詢問題,試想下之前大家已經習慣于去二樓的201號房間去完成飯卡充值這件事了,記憶慣性會讓大家繼續去到這個房間,有人會說:貼張公告在201不就好了嗎?但前提是201沒有其它用途了,因為只要201需要完成其他功能,那就不太可能一直張貼這樣一張關于過去該房間的功能變更說明的“公告”。
其實想解決校園內的迷路問題也很簡單,只要學院內能夠提供一個具備及時更新地圖內容的查詢平臺即可。
當然,核心的幾個功能是不能缺少的,我們來盤點一下比較重要的幾個功能。
1,校園總覽圖:用3D建模技術把校園內的各樓體關系進行展示,讓使用者快速了解建筑坐標關系。
2,樓體介紹:首先從外觀上要備注清該樓的名稱/功能性,如:食堂/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并在選中該樓后彈出圖文介紹信息、功能說明。
3,校園室外/室內的導航功能:不論是從現場查詢機或小程序/APP上,都能夠提供從當前位置導航到目的地的引導提示,最理想狀態下是室內用GPS信號來導航,切換到室內可以使用藍牙導航模式。
實踐過后出真理,也體現在我們已上線的幾個高校3D地圖導覽項目中,事實也證明,在高校3D地圖導覽上線后,可以極大的降低校園內的尋路、迷路問題,因為高校3D地圖導覽可以很方便的為校園內的使用者提供二維和三維地圖查看功能,還能夠提供查看和定位樓宇、學院、行政辦公等場所位置的操作及在地圖中進行多級地圖縮放、精準樓宇定位、樓內信息查詢、校園活動信息查看等綜合的服務體驗。
高校3D地圖導覽系統可以讓你在學校里也能用“3D導航”,輕松找到正確的方向,與校園內迷路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