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12-23 17:10:00
多媒體互動稅務館設計案例-高科技展館設計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承載著豐富的人文、自然及文化資源,這些傳統文化資源不僅是建設當下中國“軟實力”的根基,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之一。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資源的“活起來”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數字”和“創意”這兩個關鍵詞,不論是文化遺產的傳承,還是相關衍生品的開發,都和數字創意息息相關。接下來,小博為大家盤點部分數字多媒體與傳統文化結合的作品,帶大家領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碰撞所產生的魅力作品。
西湖上的全息投影技術
扇面與湖面產生的鏡像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圓。中國自古以來有以“圓合”為美的習俗,認為圓形有圓滿、完美的含義,因此“圓”具有對各國友人表達友好和諧寓意。
金塔傳奇上的裸眼3D技術
通過最新技術合成演繹,講述了南昌繩金寶塔的傳奇故事,影片現場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繩金塔。
將中國的傳說以光影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如此浩大的視覺體驗,以及切身的傳統記憶,所帶來的震撼之感是國外的作品不可取代的。
綠綺里的互動體驗技術
綠綺,古代名琴,富含視覺美感的名稱意境,如李白詩中“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之暢神忘我。
新媒體藝術家林俊廷以”琴”會友,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觀展互動體驗與虛實交融意境,結合Unity引擎,將一幅曲水流觴的詩意畫卷作為食案,讓食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夠細品李白詩中:“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意境。
中華戲曲魅力里的數字動畫技術
當戲曲不再僅僅呈現于戲臺上,而是以精妙的數字動畫展現時,你是否對它會有全新的感知和認識?
多媒體互動稅務館設計案例-高科技展館設計
多媒體互動稅務館設計案例-高科技展館設計
這件作品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戲曲服裝和舞蹈中人物的形態、色彩與動作,作品很好的詮釋了服裝和時尚如何重塑人體。動畫展示了多個戲曲人物,每一個戲曲人物都運用了不同的設計手法,比如拉伸型織線、延展型材料及彈性金屬線等,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
物像之動里的沉浸式體驗技術
漢字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作品《物像之動》以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自然運動的漢字作為視覺元素,通過新媒體手段賦予自然生命新的解讀,呈現出一場超現實的沉浸式體驗。
提取自然運動的秩序與邏輯,創造了這件對于自然運動“再創造”的新媒體藝術作品。該作品沉浸式的展覽方式增強了觀者的臨場感,調動其多種感官進入到作品的世界,使觀者身臨其境,體驗虛擬的真實,感受震撼與空靈。
聽琴圖的AR體感互動技術
利用VR技術和互動體驗讓參與者可以身臨其境地“進入”圖中一觀,在其中與宋徽宗一同品味瑤琴的精妙,領略中國畫特有的氛圍和氣韻。
《聽琴圖》相傳為宋徽宗所作。畫作就藝術價值而言達到極高妙的境界:畫面中人物撫琴與聽音的動作與狀態,以及畫面本身的留白,都營造出一種特有的空靈感。
參與者猶如畫中仙,除了欣賞宋徽宗撫琴,通過Kinect的追蹤,參與者還可以與畫中的人物進行互動。
當你的目光接觸到童子時,小童會欠身施禮,之后像真正的隨侍書童一樣跟在你的身后。所有的互動體驗都是不著痕跡的,讓參與者可以真正地沉浸在古畫的氛圍中。
蹤跡里的交互裝置技術
水墨山水,以虛代實,側重筆墨神韻。在山水作品《蹤跡》中,人體感應作畫,為寫意增添了點睛一筆。山水畫的墨跡隨著行人的走近而出現,隨著人們的走遠而消逝。在墨色浮現和消失中,模糊畫作的觀者與作者的界限。
交互裝置的有趣之處除了在于能與觀者產生互動之外,還在于它對不同的參與者反應也不同,每個人都能從裝置中收獲獨一無二的體驗,成為創作的一部分。
重慶市七全七美長期致力于向政府機構、商業客戶提供完整的數字互動展示工程解決方案。擁有一個經驗豐富、集互動媒體、數字展示研發、生產經驗的精銳團隊,我們緊密地與國內各領域專業技術團隊合作共同研究與開發了包括多點觸摸系統、影像展示、邊緣投影融合、圖像控制專業顯示設備、VR/AR、全息投影等多媒體互動展示產品。承接全國業務,歡迎致電咨詢。
多媒體互動稅務館設計案例-高科技展館設計
免責聲明:該文由重慶市七全七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數字展示在線系信息發布平臺,數字展示在線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