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5-15 14:36:10
文章轉自慧兔機器人:www.nayuehe.com
如今網絡咨詢發達,經常會有一些新聞報道,說某某場所使用機器人,媒體便一味炒作,其實都不太客觀。博物館的確可以使用機器人進行講解、咨詢互動、和視頻廣告推送等。而且這些方案已經很成熟。
以下是機器人在南越王博物館進行文物講解。
南越王博物館就使用我們的方案,使用國內第一個機器人講解員。有人說,講解員搶了文物展品的風頭,是不是有喧賓奪主之嫌?在我看來,這倒不值得擔心。對文化展覽來說,“有噱頭”約等于“有看頭”,絕對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再說了,藍藍也并非華而不實,既可履行講解職責,也可與觀眾互動。新奇的機器人講解員本身就是一大看點,也許還能吸引一批觀眾專為“Andy”而來。時下,很多博物館人氣不佳,與其一味高冷著,不如在推廣上搞點新意接上地氣,先把觀眾吸引到博物館來才是王道。博物館本就是一個大眾文化場所,觀眾都不愿來,展品再好又給誰去看?在今天這個文化娛樂選擇越來越多的年代,博物館也切記不能再端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維,搞活宣傳、聚攏人氣,相當重要。
套用一句“城會玩”的流行語,如今很多博物館在宣傳推廣上還是過于保守,不太“會玩”,這是一大短板。在這方面,故宮淘寶做出了很好的范例。除了腦洞大開的文創產品外,那些既有文化又有笑點的文案,已在微博微信上形成病毒式傳播。哪怕不買這些文創產品,也在年輕人群體中塑造了一個活潑可愛的故宮形象。此外,首都博物館還首次用上了VR技術,通過VR眼鏡可以一窺婦好墓的考古現場全貌,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諸多新思維、新技術的應用,讓人們習以為常的博物館有了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廣州諸多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機構,也應好好思考,如何在創新宣傳推廣、提升觀展體驗上有所作為。
通常來說,博物館里的文物和展品都是“越老越有價值”,但博物館自身的營運推廣,卻亟需搞搞新意思、跟上新時代。作為一個公共文化機構,博物館“只想當一個安靜的美男子”那是萬萬不行的。在引入機器人講解員之后,博物館還可腦洞再大點、花樣再多點,只有敢玩、會玩,才能玩出活力和吸引力。
就目前的智能化程度,替代人的某部分工作,尤其是簡單重復的工作是沒有問題的。例如,博物館里,講解這個環節就很好地被機器人替代,且機器人甚至講的比人還要好。
有人會說,機器人講解沒有感情,沒有人說得好。其實,機器人播音也可以很多,而且也可以使用人的錄音去講解。機器人要求很低,不會像人一樣,會疲累,會有各種煩惱,只有電就會繼續工作。這對于人流大的一些展館簡直是福音。
機器人講解,可以配合視頻和圖片的推送協助講解,這就好像人在講解時候還不斷翻PPT一樣。但是機器人更加高效。
機器人的互動在目前階段,就普通話而言,識別率非常高,可以說是達到95%以上。這對于需要自定義語音對話的企業和單位,簡直也是一種福音。假如就明天,有一個新活動,需要更改語音內容,只需要一臺聯網的電腦就可以在幾分鐘內更改需要對話的內容。當然,沒有自定義的時候,機器人也有一個自己的網絡數據庫,可以非常對答如流地和游客進行互動
文章轉自慧兔機器人:www.nayue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