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15 14:44:3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定都咸陽, 這座因地處“九宗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而得名咸陽的城市,開啟了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旅途。 作為13朝古都,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古絲綢之路第一站,咸陽見證了秦漢唐這段中國歷史上最為大氣輝煌的時代。
而咸陽博物館作為咸陽市文物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宣傳和教育中心,用豐富薈萃的文物收藏見證了這座兩千多年歷史名城的起起落落。日前,咸陽博物館新館——咸陽博物院引進了定向音箱聚音寶,啟用智能化的定向語音講解服務讓游客可以聆聽感受博物館內撲面而來的秦風古韻。
咸陽博物院
咸陽博物院原為咸陽博物館,地處咸陽市中山街,創建于1962年,國家二級博物館,館址系明洪武四年(1371年)所建的文廟,主體建筑由牌樓、前殿、正殿、后殿等組成,保存完整,氣勢雄偉。舊址因空間狹小,館內面積不足,展出環境及設施簡陋,使得眾多文物瑰寶受現實條件制約,無法對外展出,久藏深閨,難以發揮文物典藏的優勢。經過20余年重新選址籌備新館,歷經三度選址無果而終,新館咸陽博物院終于在2012年11月22日落戶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破土動工。
咸陽博物院占地485畝,總建筑39809平方米,由著名建筑設計大師張錦秋主持設計,以"北斗七星"布局 呼應秦宮"象天法地"規劃思想,建成后的咸陽博物院將是一座功能完善、技術先進且具有濃郁傳統風格的現代建筑。
博物館共設秦文化館、漢唐壁畫館、漢兵馬俑館、珍品館和臨展館五個陳列廳,館藏周、秦、漢、唐歷史文物近2萬余件,以秦漢兩代為主,有銅器、鐵器、陶器、瓷器、石刻、字畫、玉器等,其中以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最為出名。
咸陽博物院引進聚音寶,就是利用聚音寶的獨立音源實現館藏文物的智能化定向語音講解服務。通過在文物上方集成聚音寶,搭配無線紅外感應器,可以實現即走即停式智能化語音講解,即:當游客來到文物前,紅外感應器捕捉到人體熱源后,系統自動發出指令激活聚音寶,開始播放語音講解,當游客離開指定區域,聚音寶則停止播放。
聚音寶可以讓游客隨意自如的聆聽文物講解,不需要預約講解員,不需要隨時隨地百度,只要站過去,歷史的聲音就清晰的傳過來了,更完善貼心的服務,更有效的文化傳承。
玉仙人之馬-鎮館之寶
戰國時期錯金銀銅鼎-館藏文物
唐胡人俑牽三彩單峰駝-館藏文物
在聚音寶的幫助下,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都能自己說話,娓娓道來那段風云激蕩的歲月,游客面對的,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立體鮮活的歷史。
并且,由于聚音寶發出的聲音是定向傳播的,聲音只有在某個特定區域內才能聽到,各個講解之間互不干擾,這樣可以幫助營造安靜舒適,輕松自主的博物館環境和氛圍,非常適合咸陽博物館“不單單是博物館,更是市民文化交流學習傳承的重要場所”的定位。
“國家級的文物稟賦,應有國家級的博物院”,咸陽博物院引進聚音寶,旨在用時下最新鮮的科學技術去多維多角度的展示咸陽悠久的歷史文明,給參觀者帶來一場輕松自在的心靈文化之旅。多元的形式,開放性的合作,優質的服務,咸陽博物館將建成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國家級博物館。
聚音寶作為國內首個定向聲音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只定向傳播聲音,不產生額外噪音”“ 獨立的聲音針對獨立的人群,互不干擾”的定向生意解決方案,給博物館提供語音導覽,自動講解,即走即停的新型講解服務, 以此給游客創造一個安靜舒適,輕松自主的博物館環境和氛圍,從而吸引更多人群進館參觀學習,探尋文明,傳承歷史文化。
延伸閱讀:
近期精選用戶案例:
喜訊 | 聚音寶走進首都圖書館,助力打造科技化多媒體中心
講真,每年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在這里可能都是戰五渣...
郁金香傳媒攜手聚音寶打造智能廣告大屏
聚音寶助力三亞機場,成就機場科技環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