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4-29 17:31:46
清晨,山間霧氣緩緩升起,空氣中彌散著泥土的芬芳,三層教學樓外,傳來整齊的讀書聲,一天就這樣拉開帷幕。
這是榕江縣忠誠鎮苗本小學中的景象。學校坐落在大山深處,被綿延起伏的群山包裹,只有一條蜿蜒的盤山公路通往外界,仿若與世隔絕。
學校面積不大,一座磚房、一座吊腳樓已是全部。但相比過去,學校已經好了太多。
1996年7月,滾錄權校長從職校畢業,被分配到苗本小學當老師。那時的學校還是一座簡陋的木房,操場很小一塊,凹凸不平,黑板由拆下來的門板刷上油漆改造而成,學校只有17名在校生。
滾錄權校長看見這兒的環境,心疼孩子,決定留下來,將學校改造好。他多次向上級打報告,爭取資金支持,幾經輾轉,為學校籌到了3萬元的建�?�,建起了一座六排三間、上下兩層的木質結構教學樓。
教學樓蓋好之后,滾錄權校長到村子里挨家挨戶做動員,說服家長將孩子送去上學,很快,苗本小學的人數一下上升到80多人,課桌出現了嚴重的緊缺,三四名學生擠在一張破舊課桌上。
滾錄權校長忙找到村長商量,由村里捐獻木料,學校自行籌備資金,制作了5塊黑板、50套雙人桌、4套辦公桌椅和一個文件檔案柜。學校拿不出那么多錢,滾錄權召集老師開會,最后向信用社借了5000元解決經費難題。
后來,學校學生更多了,達到了百余人,但公辦老師只有滾錄權一個。代課老師因為工資低廉而離開大山,學校師資力量短缺。滾錄權校長的妻子潘明珍決定和他一起堅守在村子里,做一名月薪54元的代課老師。
二十多年來,夫妻倆將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村民笑稱這是“夫妻學校”。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滾錄權夫婦還要承擔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采購、學生安全等一系列工作。他們早已習慣這樣的忙碌,所有的付出與堅持,都是為讓孩子開心,走出大山。
2015年,教學樓再次升級,由木房變成了磚樓。教室明亮整潔,再無往日的雜亂,但黑板仍是20多年前那種只能寫字的老舊黑板。通往學校的山路,將一切現代化技術隔絕在外。
而在今年,一輛特殊的貨車來到學校。深耕教育近二十年的東方中原,為苗本小學捐贈了一批電子白板和投影儀,代替原本的黑板,為教室增添了幾分現代氣息。
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滾錄權夫妻感到新奇的同時,也不由得擔心:“東西是好東西,但我們不會用怎么辦?”很快,他的疑慮被徹底打消。
東方中原的工作人員耐心地向老師演示了產品功能,包括課件播放、白板書寫和課程制作等功能,而且東方中原未來也將開展更多類似培訓,為這座鄉村小學打開現代教育之門。
自從來到苗本小學,滾錄權立下座右銘:“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如今,隨著學校步入正軌,走出大山的孩子越來越多,滾錄權知道,這25年的堅持沒有白費。
與滾錄權一樣,東方中原也秉持著長期投身教育、助力教育公平的使命感,以科技賦能教育,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讓更多孩子走出貧困大山,打破命運繭房,繪制出更精彩的人生藍圖。
公益是一條沒有終點的征程,惟有追光而行,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