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印發《光明區關于推動人工智能和軟件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3月31日正式開始實施。
《若干措施》共六個方面、22條具體措施。
其中,培育人工智能生態共5條措施,包括:強化智能算力平臺建設、推動數據要素流通、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場景、支持人工智能軟硬協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
鼓勵智算中心建設,對經區政府同意支持建設的智能算力平臺,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每個平臺累計不超過2000萬元。對采購算力資源的企業,最高600萬元向采購企業提供算力券補貼,連續資助3年。
每年遴選不超過20個具有行業引領的人工智能示范場景項目給予供需雙向支持,對示范場景需求方,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對示范場景能力提供方,給予最高400萬元資助。
加快智能硬件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智能感知、識別和交互的“三全”智能硬件產品,給予單個企業最高500萬元資助。
對采購AI for Science配套服務的高校及科研機構按年度實際采購費用梯度給予補貼,每年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資助,連續三年。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共4條措施,包括: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模型技術創新應用、推動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支持企業、科研機構聚焦通用大模型、核心算法、智能芯片、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軟件信息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一企業最高500萬元的配套資助。對人工智能企業上年度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每年最高獎勵5000萬元。
支持擁有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專用AI芯片、智能體開發應用、智慧城市等技術的人工智能、軟件信息、互聯網企業集聚發展,對年度業務體量達到一定規模的,分階段給予最高5000萬元獎勵。
圍繞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文旅等重點領域應用需求和痛點,開發“垂類模型”。對形成5個以上應用案例的“垂類模型”或“垂類數據集”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
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智慧城市等領域建設開放創新平臺、開源社區、評測適配中心、創新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