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
那么,全國各地幼兒園的勞動教育開展了哪些內容,有哪些經驗?一起來看:
幼兒園勞動教育,是指以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素養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一日生活皆教育,孩子們的生活離不開吃、喝、拉、撒、睡,經由這些日常生活的勞動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第一幼兒園」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和需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通過服務自己、服務他人和服務集體的意識培養,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
小班幼兒以自我服務為主,如學習自己吃飯、穿脫衣物、將自己玩的玩具和圖書放回原來的地方。
中班幼兒從“自我服務為主”過渡到“為集體服務”,比如輪流當“小小值日生”,在餐前、餐后擺放碗、分調羹、收拾桌面等。
大班幼兒在小班、中班的基礎上,學習自主管理物品,并嘗試為周邊社區服務。
「渭南市澄城縣幼兒園」,孩子們吃完飯后,碗由誰來洗呢?
老師拋出問題,引導孩子們討論如何把碗洗干凈。
小朋友們結合現實中的生活經驗,思考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并通過實際操作來驗證想法,最終探索出正確的洗碗步驟。
老師進一步延伸活動內容,組織孩子們進行洗碗大比拼,幫助幼兒鞏固洗碗的方法,收獲勞動的樂趣。
勞動教育作為幼兒園工作的核心和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貫穿于生活,也貫穿于教育,更貫穿我們的一生。
最近火出圈的「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山東濰坊博苑實驗幼兒園」,就憑借其不同尋常的勞動教育活動而受到了廣泛關注。
「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的孩子們,從勞動課程中培養了出色(專業)的廚藝。不論是切菜、炒菜、搟面、炒面、烙饃、蒸大米、灌香腸、磨豆漿,還是飯后擦灶臺、刷碗筷……,都輕車熟路,行云流水,臉上的小表情還不亦樂乎。
其實,園所從2017年開始開設30-60分鐘的勞動課程,經歷過無數次的嘗試、教研、改造,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徐海路幼兒園張園長介紹:剛開始只是教孩子做炒青菜一類的簡單菜肴,慢慢的在實踐中老師發現,簡單的炒菜已滿足不了孩子們的挑戰欲,于是,從和面蒸饅頭、包餃子、攤煎餅、鹵豬頭肉、灌香腸、晾臘肉……難度逐漸升級,孩子們分工合作,有負責洗菜擇菜的,有負責燒火的,有負責掌勺的……
就這樣,一道道看似復雜的菜肴,被這些幼兒園的娃娃們像玩闖關游戲般一一解鎖了。
「山東濰坊博苑實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要自己洗衣服、洗碗、打掃衛生、刷馬桶、擦桌椅,甚至午睡后的床鋪也需要自己整理。這些活動旨在教育孩子們學會照顧自己和他人,培養獨立和責任感。
通過勞動實踐,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探索和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勢。當幼兒在勞動中遇到困難時,他們需要尋求解決辦法,這種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的培養對于他們的個人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是戶外游戲,是生活教育,還是勞動教育,它們的核心是幼兒的“自主”“我想做““我能做”“我做到了”。
孩子們沉浸在整活兒當中,是細心和專注的;吃到親手制作的食物,也會非常有滿足感,這是技能之外的發展,也是支撐一個孩子人格發展的內核,幼年期的教育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