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站公共空間通過數字影片、圖文展示、3D展陳、全息投影等形式打造了這個獨特的地下文創空間,共分為回聲篇、華彩篇、交匯篇、拾光篇等9個篇章,并將秦腔藝術、古典樂器、民歌民樂等民俗藝術融入其中。
一、鐘 樓 · 交 匯
3D打印鐘樓模型
在此設置了一個由2層結構、以鐘樓景觀模型和全息投影屏構成的展示區域,將古建筑高超技藝與現代地鐵技術進行完美呈現。
上層:3D打印鐘樓模型
下層通過全息投影,展示鐘樓附近城市面貌及鐘樓站地下空間結構和動態影像。
二、裸 眼 3D 柱
視覺化呈現
在鐘樓站6號線站廳層通過特制Led屏將柱體包裝成裸眼3D柱,制作3D效果主題、節日主題、秦腔主題等視頻內容,通過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在立柱之上。
屏幕中承載裸眼3D特效、西安秦腔藝術,介紹臉譜、表演、服飾、曲目等內容。
三、多 媒 體 柱
西安音樂文化記憶庫
將易俗社的簡介以圖文形式放置于入口立柱上,其余立柱設計圖文展示廣告屏,內載西安傳統音樂文化、西安代表音樂形式介紹等內容。
四、樂 器 柱 主 題
古典樂器的魅力
柱面呈現樂器動圖,附二維碼,游客掃描二維碼后,手機內部出視頻,可點擊一段該樂器的演奏音樂,配合樂器的展示視頻,使游客更直觀的感受古典樂器的魅力。
五、摩 爾 墻
黑白平面剪影
鐘樓站換乘通道兩邊相對的兩面墻體設計為摩爾紋文化墻,以黑白的平面剪影動畫形式,表現了中國人從古至今的交通出行方式演變。
通過視覺動感印象,勾起人們回憶的同時,感受科技與智慧給現代生活帶來的便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