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國資委、廣電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通過構建先進元宇宙技術和產業體系等舉措,推動元宇宙產業發展。
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產業化孵化的國家高新企業——紫為云科技,于9月9日在鄭州中原龍子湖學術交流中心成功舉辦“豫見未來,聚力共創元宇宙場景應用新時代——新一代人機融合智能新技術及新產品”全國巡回發布第二站活動。會議上,國內人工智能專家、重點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及商會領導、知名企業家共濟一堂,交流探討人工智能及元宇宙前沿技術革新,共謀鄭州數字經濟新時代。
積極響應發展元宇宙產業
政策契合,河南早已定下千億目標
據了解,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早在去年9月印發《河南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制定元宇宙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三年行動計劃》中則進一步指出:“構建一站式元宇宙開發平臺、內容生產技術、數字孿生技術、感知交互技術;推廣沉浸交互的生活消費場景、數字藏品、數字人講解、XR 導覽等產品和服務;豐富基于手機、計算機、電視機等終端的元宇宙應用”等政策方向。
新一代人機融合智能技術
擬將實現“所有機器人裝上智能大腦”
清華大學教授、紫為云科技首席科學家王生進發表了“人機物融合智能與多模態交互技術研究”的主題演講。王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技術的不斷演進中,人機融合智能技術正向多模態融合、高度智能化發展,將實現從感知智能、交互智能、融合智能、具身智能到類腦智能的技術迭代。
同時,王教授強調了研發新一代AI和機器智能技術的重要性,力求將人機融合智能推向新高度。這一技術的突破擬將未來實現“為所有機器人裝上智能大腦”,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王教授及團隊著重研發多模態交互技術,力求還原人與人之間自然的互動,通過讓機器具備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強大感知能力,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將極大地推動人機交互體驗的進步,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人機融合智能技術助力元宇宙變革
快速創新與交互式體驗
紫為云科技董事長顧友良介紹,懷著使能、合作、共贏的理念,構建生態開放的運營體系,紫為云科技已與各細分行業的頭部IVS伙伴進行深度合作,打造各細分場景的交互解決方案,將持續通過使能開放,打造紫為云共建共享的產品開發生態聯盟,加快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會議上,紫為云科技展示了眾多創新智能技術,包括全身骨骼關鍵點、3D數字人驅動、AIGC文圖生成、數字人播報生成、實時圖像分割算法等;同時,文旅元宇宙、體育元宇宙、健康元宇宙、3D交互廣告等幾大主題地把視互動平臺,則讓專家、學者、企業家們更為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
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應用的未來產業,對領跑產業發展新賽道,重塑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三年行動計劃》中指出,“以構建工業元宇宙、賦能制造業為主要目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為驅動,以虛實相生的應用需求為牽引,以培育元宇宙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為抓手”。紫為云科技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致力于千行百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借此發布會將各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等匯聚一堂,為推動河南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