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2023-2024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4萬億元。
《方案》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激發市場潛力,并列出六個新增長點,分別為虛擬現實、視聽產業、先進計算、北斗應用、新型顯示、智能光伏。記者注意到,虛擬現實被列于首位。
在虛擬現實方面,《方案》再次強調要落實《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緊抓戰略窗口期,提升虛擬現實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推動虛擬現實智能終端產品不斷豐富。深化虛擬現實與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等行業領域有機融合,開展虛擬現實典型應用案例征集和產業對接活動,推動虛擬現實產業走深走實。
據悉,《行動計劃》是工信部等五部門于2022年11月發布的,確定了虛擬現實后續發展路徑,以推動虛擬現實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又稱虛擬實境或靈境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主,利用并綜合三維圖形技術、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顯示技術、伺服技術等多種高科技的最新發展成果,借助計算機等設備產生一個逼真的三維視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從而使處于虛擬世界中的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目前,由于虛擬現實行業的產業鏈覆蓋較廣,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三大派系,即VR硬件、VR軟件及VR內容制作與分發。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及市場需求增長的背景下,我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預計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
與此同時,虛擬現實技術也在加速落地,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演藝娛樂、智慧城市等領域,與行業有機融合。
實際上,各地方政府也在持續關注虛擬現實產業相關賽道,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內共有超過15個省、市、地區頒布了虛擬現實相關政策,旨在引導虛擬現實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與“虛擬現實”業務相關的企業有近3萬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以超過8000家的存量企業數量領跑全國,江蘇、山東緊隨其后,存量企業均超過1000家。從成立時間來看,近一半的虛擬現實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