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落幕。據統計,大會期間,簽約文化和旅游投資項目77個,總簽約額281.106億元人民幣,總參觀人數達12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自創辦以來,海峽兩岸文博會以搭建兩岸文化交流“高架橋”為核心,不斷加大與臺灣文化業界特別是民間協會的合作力度。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臺味”濃厚,設立8個臺灣地區主題館,除了臺灣漆藝協會、臺北市工業設計發展協會等17個臺灣文創協會組團參展,還有多所臺灣高校學子的創意設計吸引民眾駐足觀賞。系列兩岸特色展品不僅凸顯了精妙的設計和對同根同源的文化挖掘,還進一步推動了兩岸文旅經濟交流與合作。
創新發展 文旅融合匯聚精彩
聚焦省市文化旅游發展及文旅產業項目對接,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持續深耕“文化旅游”板塊,湖南、貴州、河北、廣西、江西、寧夏等12個省區市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福建省九地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均在現場設立主題館,從非遺傳承到國潮創新,突出展示各省區市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優質項目和拳頭產品,充分展現優秀中華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出的活力。
“三創廈門”助力廈門“兩高兩化”建設。“共創廈門”,島內外協同布局集群發展;多家廈門企業集中呈現近年來在數字文旅、元宇宙等領域的創新成果,進一步展示廈門聚合影視工業、智慧文旅、游戲動漫、創意設計的大文化旅游生態圈,“數創廈門”,多重創新助力“2023數字廈門”;展會現場正式發布“在廈有禮XMENLY”,展示廈門在協同兩岸文創產業資源,通過設計賦能推動文旅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文創廈門”,創新文旅產品孵化顯成效。
“三創廈門”,系統展現廈門大力構建“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舉措和成果。
數字賦能 盡顯文旅科技繁榮
數字經濟時代,以5G+XR為代表的元宇宙新興技術,正不斷為文博文旅數智轉型注入源動力。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首次設立5000平方米數字文旅主題館,全方位展示兩岸數字文化產業最新技術、最新創意和最新成果,充分展現文化引領、數字賦能、科技支撐、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彰顯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光明前景,助力全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百度希壤將文旅、傳媒、藝術時尚等元宇宙行業解決方案帶到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展出的鏡界Meta C APP是廈門文廣傳媒集團依托百度元宇宙底座(MetaStack)打造的獨立APP,是以城市文化IP為基因,以影視、體育、會展、旅游、音樂等為主題的交互式元宇宙平臺,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數字虛擬場景、豐富多元的交互玩法、全新有趣的社交體驗,打造一個虛實共生的新城市生活空間。
展賽帶產 傳統文化守正創新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深耕兩岸文化傳承,挖掘并展示兩岸傳統文化工藝發展及創新,充分展現新時代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匠心精神、東方美學、民族韻味和中國智慧,展現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新科技下迸發出的新活力。以賽帶產、以展帶產,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茶和天下·兩岸匠心”東方茶席展,通過“展+茶席+品茶”的形式打造跨界多元、集成生活美學的茶文化交流平臺,著重展示兩岸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融合”統籌發展成果;兩岸“匠心工坊”展則匯集鶯歌陶瓷、南投竹編、三義木雕、苗栗漆器以及宜興紫砂、德化白瓷等,從沿襲古法的清水燒、藏山窯、到結合新工藝、新技術、新美學的創新設計,新老匠人齊聚,交流并探討兩岸傳統工藝產業發展。
購銷兩旺 民眾共享交流成果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圍繞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題策劃組織主題展覽和系列活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推動展覽現場購銷兩旺。“在廈有禮XMENLY”品牌城市好禮、臺灣樂購節以及“INLIFE廈門潮·生活館”都深受歡迎。
務實招商 項目對接成效斐然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期間,主辦部委、承辦單位、各省區市代表團及參展商舉辦文化產業相關會議、論壇、洽談、簽約、創意大賽等活動。8月4日開幕當天,一批重要產業項目現場簽約落地廈門。現場簽約的園區項目覆蓋文化產業多個領域,如海絲(廈門)國際電影工業產業基地、宏鼎酒店項目、海峽兩岸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廈門研木工坊木藝家具展覽館、花間堂酒店項目。與此同時,廈門廣電集團在現場簽約一批重大項目,推動云從眾數、無限星空、無憂創想、速猿科技、庭宇科技等合作項目落戶中國(廈門)智能視聽產業基地,合作涉及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合作開發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元宇宙賦能中心、文化大數據等領域,進而構建智能視聽產業新生態,助力廈門打造全國智能視聽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