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歷史博物館位于惠南鎮文師街18號,建筑面積3510平方米,擁有1000平方米的固定展廳和5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從外表看,除館名外幾無變化,而內里則是今非昔比。
浦江潮涌 東海風起
浦東歷史文化展
全新亮相的固定展“浦江潮涌 東海風起——浦東歷史文化展”,通過242件展品,力求以小而精的方式,立體呈現浦東的前世今生,探索植根于浦東大地、深藏于浦東人文基因中開拓、拼搏、包容、創新精神的源頭。
“數千年來,浦東地處上海東部,攬江擁海,聚沙成陸;唐宋以來,浦東捍海筑塘,熬波煮鹽,河運海航,營城興鎮,人文薈萃;近代以來,浦東中西融匯,經世致用,保鄉圖強,三刀一針,名揚天下;新中國成立后,浦東抓住機遇,改革創新,開拓建設,振興發展,氣象萬千……”市民走進固定展序廳,就能從版面及多媒體影像中,全景式一覽浦東的歷史地理人文。
第一單元 地域浦東
第一單元主要介紹浦東的地理變遷,全面解讀作為地域概念“浦東”的確切含義及其成型的過程,重點關注筑塘、治水等因素在浦東地區地理變遷中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主要內容包括浦東地區成陸歷史、浦東人捍海筑塘的歷史,黃浦江變遷以及“浦東”“浦西”形成的過程等。
第二單元 建置浦東
第二單元介紹的是浦東這片土地上行政區劃歷史變遷。觀眾可了解,直到1958年設置了浦東縣,“浦東”這個古老的地名才第一次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
伴隨浦東開發開放,1993年,浦東新區正式成立。2009年8月,原南匯區整體并入浦東新區,今日浦東的區劃格局最終形成,“浦東”地域概念和行政區劃基本實現了統一。
展柜中的文物、地方志,以及一些現已撤銷的地方政府機關名牌,成為浦東地區發展見證。
第三單元 人文浦東
第三單元帶領觀眾認識浦東人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場”“團”“甲”“灶”“路”“港”“倉”等標志性的浦東地名,都與古時極為發達的浦東鹽業有關。近代著名的浦東“三刀一針”,分別指泥刀、菜刀、剪刀、繡花針,寓意浦東人在營造業、飲食業、制衣業、刺繡工藝中的成就。展示內容有以“浦東老八樣”為代表的上海本幫菜,川沙人金鴻翔創建的鴻翔時裝公司推出的西裝、旗袍,以及三林刺繡、高橋絨繡等。
第四單元 新生浦東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第四單元展示了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之間,浦東地區在水利治理、交通建設、市政建設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浦東人生活的變化。滄海一瞬,在尾廳“筑夢浦東”中,觀眾可通過氣勢恢宏的視頻展示,重溫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開發開放浦東,中國的改革開放迎來了新的契機,浦東也就此翻開了全新的歷史篇章。
開放信息
地址:浦東新區惠南鎮文師街18號
免費入館方式(每日接待上限500人次)
1、關注“浦東歷史博物館”公眾號,依次點擊“場館服務”“報名預約”進行線上預約,或直接點擊”閱讀原文“預約。
2、支付寶進入“文旅一碼游”小程序,搜索“浦東歷史博物館”,進行線上預約。
3、刷身份證直接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