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的地標性建筑,中國古動物館由保定市與中科院古脊椎所攜手共建,是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金名片。項目總投資17.4億元,總建筑面積約7.31萬平方米,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以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
帶著市民滿滿期待,記者走進中國古動物館,聽建設者們揭秘這張“城市金名片”的三大亮點。
亮點一:古今融合
將“古動物”主題與現代建筑理念完美融合
時代在發展,建筑理念也在不斷進步,如何將“古動物”主題的博物館與現代理念交融,中國古動物館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設計師王澍充分汲取保定的文化古城養分,打破設計固化,讓整個建筑既具有鮮明的華北平原地貌特征,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生態追求。”說起中國古動物館的建筑理念,文發集團古動物館項目經理高天偉滔滔不絕。
為了實現“古動物”主題與現代建筑理念的完美融合,建筑外墻大量采用堆砌石砌墻,最終呈現出古老城墻的質感,尤其經風雨侵蝕,更能凸顯歷史的厚重感;需經多次涂抹的泥墻散發出粗獷滄桑的自然美,讓人感覺史前動物和古人類的自然遺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偉歷程仿佛就在眼前。
在建筑過程中,大膽創新,廣泛采用非傳統材料、工藝或定制材料,大量運用超大清水混凝土掛板、超大金屬板、超寬超高玻璃幕墻及定制T型龍骨等產品,通過做1:1試樣段,反復修改后,再實施鋪裝。最終,中國古動物館將以“具有文化辨識度的地標建筑”+“沉浸式的自然景觀觀展氛圍營造”+“城市公共生活的重塑”的形象向觀覽者呈現。
亮點二:一眼億年
穿越時空展示人類生命演化偉大歷程
地球生命來自何處?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緣何滅絕?這些關于生命和演化的謎題,都可以在中國古動物館找到線索。
項目施工負責人孫超告訴記者,6月份將全面啟動布展工作,展覽以“自然·生命·人”為主題,以“演化”為主線,從地球(自然)、生命、人類三個方面進行主體化展示,講述自然歷史故事,闡釋物種復雜關系,解讀動物生存智慧,傳達“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觀。
屆時,觀覽者可以穿越時空隧道,傾聽寒武紀的無脊椎動物訴說生命大爆發的故事,通過多層異形石材的山洞造型,置身古老神秘的遠古生態環境,從恐龍到鳥的演化體系,與遠古時代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亮點三:身臨其境
先進科技提供沉浸式觀展體驗
不妨想象一下,你走進一片長滿蕨類植物的土地,那里沒有花,也沒有草,在你身邊,一只祿豐龍正在盡情享用它最愛的食物——松柏;當你一轉身,身旁的火山呼嘯著噴發,熾熱的巖漿滾滾流出,石塊飛騰翻滾,天上烏云滾滾,伴著電閃雷鳴……
這樣的沉浸式體驗,將透過5D影院和飛行影院來實現,所有影片的開發、設計、制作及游樂設備均為自主設計,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讓觀覽者能在“飛行”中感受光電、雪花、震動、噴水、吹風等特效,仿佛置身于恐龍生活的侏羅紀世界,又仿佛親眼見證生命從海洋中發展而來,在真實的立體空間感中沉浸式觀展。
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更是城市有機更新的文化力量。“我們將以沖刺的態勢,堅持高質量、高水平建設,打造高水準的文化地標。”隨著建設工作進入到沖刺階段,文發集團古動物館項目經理高天偉信心滿滿,中國古動物館一定會在孩子們心中灑下科學的種子,讓古動物知識和科學思維 “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