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5月29日16:00,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在線發表了西湖大學姜漢卿團隊的該項研究成果“Active Mechanical Haptics with High-Fidelity Perceptions for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這項研究借鑒了古老的東方手工技藝“折紙”,這意味著他們借鑒折紙藝術,讓VR眼鏡里的虛擬世界不僅可見、可聽,還可“觸摸”。
研究者們曾經嘗試過很多種“解決”方案,大多是通過震動或壓力代償創造“被動觸感”:例如具有振動功能的手柄;柔性電子科學家、西北大學John Rogers院士發明的可以貼在皮膚上的振動馬達;以及Meta在2021年發布的觸覺感知手套,通過氣囊壓迫給予用戶抓取物體時的觸感……然而,這些“觸感”就如同你的手機忽然振動了一下,或者是坐在4D電影院里突然感受到座椅的晃動,你的體感都是由設備出發、給予你一種被動的交互體驗,距離日常生活中真實的、由人類主動觸發的“觸覺”還差距甚遠。
據西湖大學介紹,接下來,姜漢卿研究團隊將繼續尋找多模式的感知、還原更完整的觸覺,在形態上,他們正在嘗試和柔性電子整合,實現主動觸覺與被動觸覺的結合,以及努力用折紙實現更大尺度的體驗,在更大的場景中實現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