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大通過了“虛擬數字人”“邊緣計算與物聯網通信”等7個微專業建設項目的立項。其中,“虛擬數字人”微專業由傳播學院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致力于打破學院、學科之間的壁壘,協同培養市場緊缺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虛擬數字人”
“虛擬數字人”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將人體結構數字化,呈現在終端屏幕上,能夠看得見的、可交互的、可調控的虛擬人體形態。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領域,是計算機、數字媒體、市場營銷等多學科的交叉地帶,也是騰訊、百度、科大訊飛等頭部互聯網公司發力的新方向。
從技術層面看,虛擬數字人分為真人驅動型、智能驅動型兩大類。真人驅動型是目前相對成熟的領域,在業界以“洛天依”、“柳葉熙”、“星瞳”、“AYAYI”為代表。當前,“元宇宙”相關概念形成群聚效應,虛擬數字人是元宇宙最核心的產業環節之一,隨著門檻的降低和應用場景的極大豐富,預計到2025年,虛擬數字人產業將達到千億級別。
2021年3月,國家將虛擬數字技術的發展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現虛擬數字技術創新已成為今后我國實現產業創新和技術強國的必經之路。在此背景下,深圳大學把握現實,著眼未來,率先發力創建“虛擬數字人”微專業。
“虛擬數字人”微專業以深大傳播學院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為基礎,面向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視聽內容需求,培養懂得虛擬數字人的生產方法與原理;掌握虛擬IP的策劃、創作與傳播技能;懂得一定的人工智能、算法、知識圖譜原理,能夠將代碼語言與影像融合;建立對元宇宙行業的專業化理解和研究能力的專業型創新人才,從而打通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微課將采取“課程合作”+“項目合作”+“IP共創”的培養模式,每學年面向計算機、媒體藝術、新聞傳播等專業招收40人,在培養期內完成《數字人制作》《元宇宙與媒介哲學》《人工智能導論》《虛擬IP運營》等八門課程。
實驗室場景
據悉,該微專業將有一半的課程內容由騰訊內容生態部CDD團隊親自來課堂授課,學生有機會以項目實習的名義進入企業的實戰中去。在教學過程中,還安排了參觀和交流等多種形式開拓學生眼界,希望能夠輸送符合智能視聽產業需求的創新創意人才。
“虛擬數字人”微專業負責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王建磊表示,“虛擬數字人”是非常前沿的專業方向,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在摸石頭、找路徑,爭取搶占市場新藍海。在教育界,目前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都開始有意識地開設相關虛擬制片課程。深圳大學與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有先天優勢,若能據此發力率先成立微專業,將是全國第一家虛擬數字人專業。特色鮮明,高度聚焦,會形成很好的專業辨識度,采用微專業培養的方式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容向市場輸送緊缺人才,一定會讓產學研各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