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會議室和展廳當天常常約滿,園區餐廳滿員,樓里開始頻繁出現拖著行李箱的往來出差人員……春節歸來上班兩周,園區里的這些小細節讓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負責人尹銘頗為感慨:“過去的忙碌回來了,信心和干勁兒也回來了!”
這家園區此前是石景山壓力容器生產廠。經過石景山區疏解騰退和重新定位之后,2020年,這里被改造成了一座甲級高品質研發辦公寫字樓園區,總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啟動招商一年多的時間,如今園區入駐46家企業,入駐率近90%,其中,VR、AR等虛擬現實領域企業占比高達80%,包括5家中國VR/AR領域50強企業。尹銘告訴記者,未來三年,園區產值將力爭實現80至100億元規模。
忙碌和復蘇成為春節后園區內的主旋律。入駐企業北京匯志凌云數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辦公區內,員工全部返崗,干勁十足。這是一家聚焦網絡安全和國產芯片、軟件等產品銷售和服務的公司,去年營業收入達22億元。“去年四季度多地疫情讓一些項目擱置,這些項目在今年重新啟動,目前我們正參與金融、軍工等領域多個項目的招投標,力爭一季度開門紅。”公司總經理董強信心滿滿,“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實現收入同比增長25%。”
另一家入駐企業燧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同樣計劃著在今年的“好光景”里大展拳腳。別看這家位于北京的子公司去年剛剛成立,但它的母公司已經連續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70項以上專利,是擁有成熟的軟硬件、系統設計和大規模量產生產能力的MR廠商。“北京子公司肩負開拓北方市場的任務,主要在文旅、教育、特種等領域引入混合現實技術。比如在特種訓練場景引入混合現實技術,在博物館、親子酒店、科普基地等場景通過混合現實技術帶來更奇妙的科普研學體驗等等。”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任靜表示,“在去年基礎上,今年會有更多項目落地,公司的產業生態將愈發完整。同時,一季度,我們還在推進申請多項專利。”
園區產業聚集度今年也將進一步提高。“今年我們的入駐率將達到95%,但出租率并不是我們追求的主要指標,持續招優引強,優化產業結構才是我們的重點。”尹銘透露,園區在進一步引入更多虛擬現實領域頭部企業的同時,還將針對有潛力的初創團隊,搭建孵化器,為小微企業成長提供更大空間和產業幫扶。
在提升產業服務上,園區還會幫助虛擬現實企業間交流合作、抱團發展。在尹銘看來,虛擬現實產業是一個新興行業,行業仍處于探索階段,想要朝著產業化、規模化道路邁進,就必須依靠企業、行業、政策的共同作用。而園區正是想營造這樣一個產業橫向、縱向交流的平臺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