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勵全市建筑施工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創建智慧工地,建設智慧工程,構建智慧城市,推動建筑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按照《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及智慧管理標桿工地觀摩學習活動實施方案》,9月22日,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在北京南部區域中建八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項目,舉辦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及智慧管理標桿工地觀摩學習活動。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監督總站一級調研員胡向東出席活動并講話。全市部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相關負責人及各工程項目相關負責人等6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胡向東同志對全市建設工程智慧工地創建、安全質量測評工作提出五項具體要求:一是增強首都意識,積極開展智慧工地創建活動;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提升智慧工地建設質量;三是注重循序漸進,實施接地氣的智慧工地做法;四是強化責任意識,持續開展風險定級與安全質量測評;五是堅持疫情常態化管控,確保工地零感染。
中建八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介紹了“智慧工地”創建的經驗和亮點。項目緊緊圍繞智慧建造服務施工生產的基本理念,采用醫療類建筑智慧化工地模塊,涉及AI人臉識別、違章采集、自動噴霧降塵、BIM沉浸式VR、全息投影交互等特色項,以及勞務、進度、質量、安全、物料、黨建、工程資料、BIM模塊等常規項,利用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對項目生產實施多維度數據采集、分析,建立智慧工地數據中心,助力打造精品工程。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與會人員分批觀摩了工程辦公區、黨建長廊、智慧展廳、施工現場、工友生活區等。通過宣傳展板、現場解說、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讓觀摩人員全方位了解工程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情況。整潔有序的工地、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安全質量樣板等亮點做法讓觀摩人員駐足觀看、不時交流。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此次觀摩活動,多方位展示了標桿工地科技創新和智慧工地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認識、明確了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大家表示將以此次觀摩為契機,樹立精品意識,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開展智慧工地創建工作,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高品質工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工程“智慧工地”亮點介紹
智慧科技覆蓋全面生產
1、北大南院項目創新應用沉浸式BIM VR CAVE屏空間技術,可以實現精裝修方案比選、群體安全體驗教育、群體虛擬仿真教學、群體技術交底、模擬環境聽取匯報、虛擬環境內漫游等特色功能,尤其前三項功能對北大南院項目的建設帶來了巨大效益。
(1)通過精裝修方案比選功能,對醫院項目精裝修區域進行沉浸式交互體驗,在模型內部進行方案替換調整,通過兩兩正交組合,實現每個功能房間或區域內千余種方案比選,提升了各方參建人員對于精裝方案的理解,加速了精裝方案確認周期,為后續施工穿插創造了有利條件,節省了施工工期,同時減少了實體樣板數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2)通過虛擬仿真教學功能,對項目近兩年累計30余名新生進行了施工實操及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進行了可視化培訓,促進新生更快融入施工管理環境,提升新生項目理解力及危險源辨識能力,同時根據項目實施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管理人員群體安全沉浸式體驗教育,提升了項目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安全施工的能力。
2、項目建立智慧工地數據管控中心,基于云筑智聯智慧平臺,通過外部監測硬件、依托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對項目生產進度、質量、安全、物料、勞務、資料、黨建以及設備監控等進行多維度數據收集、統計及分析,通過后臺數據的自處理,北大南院項目對分包單位、勞務班組進行綜合評比,對上述單位安全文明生產活動進行打分考核,量化安全行為之星、質量工匠之星等榮譽稱號的評選,同時對農民工工友工資的發放提供考勤數據支撐,北大南院項目自開工至今未發生一起農民工討薪事件及安全事故。
3、項目設置全息沙盤,集中展示項目4D建造過程,明確各分部分項工程穿插時間,同時可以根據項目實際施工階段,調整全息沙盤內容,全息沙盤的應用,體現了北大南院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可視化信息說明,加深了各參建單位對于本項目的深刻認識。
綠色環保引領行業發展
北大南院工程作為北京市首例應用大跨度防塵天幕系統的項目,基于智慧工地數據管控平臺,通過人工遙控及與揚塵監測聯動兩種模式,實現通過手機端、網頁端遠程控制,操作便捷、智能降塵。項目自應用防塵天幕以來,達到了以下效果:
1、解決了施工和環保的矛盾:既便于施工作業,又滿足了環保對揚塵防控的要求;
2、節省工期:在防塵天幕系統下正常施工,消除了蓋網-揭網-出土的工序環節,并且降低了惡劣天氣對出土的影響,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3、節約成本:降低文明施工人員配置,節省多次重復覆蓋的人工費和材料費;
4、降低火災隱患:防塵天幕采用定制網布,具備阻燃性能;
5、有利于施工作業:實現大跨度、無支撐,便于現場正常施工和垂直運輸;
6、循環利用:系統裝置可周轉利用,綠色節能;
7、降低土壤污染:防塵網耐久性強,不像傳統防塵網暴曬易疲勞破壞,降低了對土壤污染問題;
8、夏季作業時,為施工作業人員提供優良的職業健康環境;同時基坑立體全封閉,減少了對周邊居民的干擾。
BIM技術助力品質提升
1、北大南院項目創新利用全景圖及抖模技術,將不同樓層、不同倉格結構等BIM模型信息納入二維碼中,形成BIM模型地圖,將BIM模型信息帶到施工現場,使每個管理人員都可實現移動端查看BIM模型,豐富了管理手段,將項目建造管理可視化。通過BIM模型地圖技術進行施工過程管控,項目實現現場無紙化、信息化交底,在結構施工階段提高了一次驗收合格率,避免返工整改,節約了施工成本及節省了施工工期。
2、項目應用MR技術(混合現實技術),實現不同專業間協同交流,增強對排布方案,施工順序及圖紙理解,提高現場施工效率。項目應用MR技術施工,解決了項目現場存在的以下問題:
(1)結構留洞問題。確定現場管線和預留洞的精準位置,減少對結構(混凝土結構及二次結構)二次破壞。
(2)裝修吊頂高度問題。確認各專業管線空間布局最合理路徑,保證了吊頂高度,最大限度增大建筑使用空間。
(3)返工問題。按照MR技術指導施工,避免各管線之間,管線與結構之間的碰撞問題,避免二次施工問題。
(4)工序問題。解決了機電與土建、精裝修專業之間的施工沖突問題。
(5)圖紙審核及技術交底問題。彌補原設計的不足,降低圖紙審核工作量,增強技術交底可視化,使作業人員對施工內容有更直觀、更清晰的認識。
(6)管線交替施工定位偏差問題。現場機電各專業管道同時施工,使用AR技術,避免了先施工的管道占用其他專業管道路徑,從而保證機電施工完成后空間布局最優。
3、應用三維掃描儀開展實測實量。通過三維掃描獲取三維點云模型,與BIM模型對比分析,對管線預留預埋位置精度進行復核。北大南院項目作為綜合性醫療類建筑工程,醫療系統、機電系統管綜排布錯綜復雜,應用三維掃描儀,對已施工部位進行掃描,生成點云數據匹配BIM模型,將安裝誤差反饋到BIM模型內,重新進行專業間碰撞檢測,調整BIM模型,實現策劃-實施-檢查-處置的閉環管理技術。
****部分為隱藏內容,僅對黃金會員、白金會員、鉆石會員開放
黃金會員、白金會員、鉆石會員請登錄會員后臺查看完整招標信息
如有疑問請請咨詢:180187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