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地大校史館開館儀式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32020部隊參謀長吳樹鋒大校、處長翁呈華上校,教育部直屬高校黨建工作聯絡員謝守成,光明日報湖北記者站站長夏靜,在校院士殷鴻福教授、金振民教授、謝樹成教授,學校老領導張錦高、郝翔、楊昌明、姚書振、丁振國、趙克讓、邢相勤、朱勤文,校友代表,施工單位領導,全體校領導,黨委常委,校長助理,“在校70年”榮譽章獲得者代表以及其他退休老同志代表,各學院、管理與服務機構負責人代表,教職工和學生校史館志愿者講解員代表等參加儀式。
校史館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共兩層:一層由門廳、編年體展廳、黨建專題展廳、大師專題展廳、登山專題展廳和學院風采展廳組成;二層由校友館、多媒體展廳、兩個臨時展廳、校友交流廳以及讀書休閑區組成。其中,編年體展廳包含《地學國脈孕偉業》《國運垂青建黌門》《艱苦奮斗奠基業》《櫛風沐雨續弦歌》《重振雄風展英姿》《開創大學新格局》《同心共筑地大夢》6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回顧展示七十年辦學發展史。
序廳
地學國脈孕偉業
近代中國地質教育發展及學脈傳承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在尋求救國救民的過程中,覺醒了的中國先賢開始睜眼看世界,逐漸認識到科學啟迪民智、復興民族的重要性。晚清至民國時期,以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李四光等為代表的中國地質科學奠基人,秉承科學救國的初心、肩負教育強國的使命,甘為人梯,培養地質人才,地質科學在中國得以薪火相傳。
由于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中國近代地質教育在推翻帝制的搏殺中、在驅逐外敵的炮火中夾縫求生。1949年10月,陰霾散盡,日月重光,袁復禮、馮景蘭、尹贊勛、張席禔等一大批老一輩地質學家,擎著在戰火中燃起、曾一度行將熄滅的地學火種昂首步入新中國,在北京地質學院等院校續寫弦歌,逐步使地球科學的星星之火光耀九州。
第一展廳
國運垂青建黌門
北京地質學院籌備成立(1949-1952)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新生的國家百業待興,急需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地質工作一躍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先行軍。國家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亟需培養大批新型技術人才和紅色專家,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全國院系調整的戰略決策,北京地質學院應運而生。學院的成立,順應了新中國大規模開展經濟建設對于地質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開創了新中國地質科技人才培養和高等地質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展廳
艱苦奮斗奠基業
北京地質學院時期(1952-1970)
北京地質學院的成立,是新中國地質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老革命劉型、高元貴先后出任院長,一代地學名師薈聚校園,成就了一所高起點、高規格的高等地質學府,也為學校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繼承、培育和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學風。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學院勵精圖治,鑄就輝煌,于1960年入選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北京地質學院的歷史與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史緊密相連,她因國家需要而誕生,因不斷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而發展壯大,為凸顯工科性質,曾一度短暫更名為北京地質勘探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始終堅守辦學初心,為新中國建設輸送大批優秀畢業生,在中國高等地質教育發展史上書寫下令世人矚目的篇章。
第三展廳
櫛風沐雨續弦歌
湖北地質學院時期(1970-1974)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我國教育事業遭受嚴重破壞;1969 年,國際環境異常緊張。受形勢影響,學院奉命遷出北京,在西北、中南多次選址,幾經周折,先棲身湖北江陵,更名湖北地質學院;后著眼長遠重新選址,定址武漢。在教育事業低潮時期,學院仍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積極開展教育,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急需的地質領域專門人才。教職員工歷經顛沛流離之艱,飽嘗動蕩曲折之苦,卻始終秉持精鋼淬火般的頑強意志,使學院血脈得以延續,辦學弦歌得以接續。
第四展廳
重振雄風展英姿
武漢地質學院時期(1974-1987)
1974 年12月,湖北地質學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師生聽黨指揮、排除萬難、矢志教育,親手在南望山下、東湖之濱建設起了美麗的新校園,形成了胸懷大局、初心如磐、艱苦創業、勇攀高峰的南遷辦學精神,學校事業發展從此進入重要轉型時期。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學院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扎根荊楚大地,重建高等學府,學科進一步健全、規模進一步擴大、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效果顯著。擊鼓催征再出發,奮楫揚帆啟新程。
第五展廳
開創大學新格局
中國地質大學時期(1987-2012)
1987年11月,以武漢地質學院為主體的中國地質大學正式組建,形成“總部武漢、南北辦學、資源共享”的辦學格局,進入了由單科性地質學院向以地學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轉型發展的新時期。2000年,中國地質大學由國土資源部整體劃歸教育部管理。作為“211工程”和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資助的全國重點高校,學校在25年的發展過程中,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的校訓精神,把握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和趨勢,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構建起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果,成為引領中國高等地質教育的排頭兵。
第六展廳
同心共筑地大夢
新時代中國地質大學(2012-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在新時代,中國地質大學繼往開來,銳意進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圍繞國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學校提出并踐行“三步走”發展戰略。“建成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成為地大人矢志不渝的地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