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以“走向法治”為主題,共分“中國傳統時期的法律和審判制度”“中國司法制度近代轉軌中的龍泉實踐”“龍泉司法檔案與地方社會治理”“抗日戰爭時期的龍泉地方司法”“中國共產黨法治建設的百年實踐”五個單元。博物館通過數字展陳與實物展陳的方式,將晚清民國司法檔案中最珍貴的文獻資料進行呈現,最大限度地還原民國以來龍泉司法變遷過程,實現學習互動、情境共融的展覽空間。從2021年10月起,龍泉市法院開始建設這一博物館。今年7月,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入選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
博物館館藏的龍泉司法檔案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大、最具有基層性的晚清民國時期地方司法檔案,全面客觀展現了基層司法制度和司法實踐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變遷。
龍泉司法檔案以民刑訴訟案件的卷宗為主,現存17333卷88萬余頁,時間自咸豐元年(1851年)始,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止,橫跨近一百年歷史,內容包括狀紙、供詞、言詞辯論、判決等各類訴訟文書,各級司法機構之間來往的行政公文及作為證據使用的契約、分家書、婚書等調查記錄。
為了使這批司法檔案得以傳承,一批專家學者歷經12年,對這批珍貴的檔案進行歸納整理,讓塵封已久的檔案“重見天日”。2015年,龍泉司法檔案入選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
龍泉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葉愛英表示,博物館的建成開館有利于深入研究挖掘珍貴史料,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并運用到司法實踐中。下一步,龍泉將以博物館創建為窗口,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傳播陣地、開放共享的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內核豐富的學術研究展示高地,努力讓法治深入人心、融入發展,為打造綠水青山與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麗水保駕護航、增輝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