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彰顯嘉善傳統文化脈絡,增強地域特色文化持續感和認同感,通過數字手段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參與到非遺保護中來,7月25日下午,由嘉善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大云鎮人民政府和大云鎮旅管委共同主辦的嘉善非遺數字體驗館開館儀式在大云鎮舉行。
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周靜出席活動并講話。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祝漢明、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錢永忠,中共嘉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唐林章,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仇桂珍等省市縣相關領導,縣文旅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郭宇濤,大云鎮黨委書記高敏麗,嘉興市文化館(非遺中心)和縣文旅體局相關負責人、大云鎮分管領導以及各鎮(街道)宣傳委員、非遺工作相關負責人和非遺保護傳承人、民間藝人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活動在原生態田歌《五姑娘》優美的歌聲里拉開了帷幕。活動現場舉行了“云扣花間”盤扣工坊揭牌儀式,同時還向嘉善縣首批鄉村非遺館講解員頒發了聘書。
嘉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唐林章致辭,他表示,嘉善非遺數字體驗館啟用,不僅是嘉善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的生動縮影,也是嘉善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未來鄉村的有益探索。下一步,嘉善將以非遺數字體驗館開館為契機,繼續加強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廣泛共識、激發澎湃動力,讓非遺綻放出新的光彩。
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周靜講話,她強調嘉善非遺數字體驗館的建成,讓嘉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集中展示的載體平臺,這是數字賦能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新的碰撞。
她希望,嘉善能夠借此機會,抓好用活非遺數字體驗館這一文化陣地,一是要充分利用非遺數字體驗館蘊藏的豐富資源,創新豐富傳播渠道,強化新媒體手段應用,突破原有傳播方式,開展多元宣傳活動,使其成為展示非遺資源的重要載體;二是積極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和傳承,組織富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讓觀眾既成為走近傳統文化的接受者,又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三是要積極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運行模式,既要為旅游業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也要在旅游中進一步提高非遺的可見度、影響力,實現兩者“雙向奔赴”,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寫好文旅融合、跨界拓展、文化出海的新篇章。
據了解,嘉善縣非遺數字體驗館位于大云鎮十里水鄉游客服務中心二樓,分為六大主題板塊,包括序廳、戲說百態、市井百味、匠心傳承(戶外活動區)、尋藝百工、煙雨嘉善。在這里,游客以看到極具嘉善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了解他們的前世今生,感受非遺帶來的文化魅力。同時,非遺數字體驗館還將靜態展示與動態展演相結合,通過數字、影音、體感等手段,打造動靜結合、視聽融合、交互沉浸式、科技感強、互動性高的非遺展示空間,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歷久彌新。
嘉善地處吳根越角,水鄉如夢,古鎮入畫,田園可詩,截至目前,嘉善現有國家級非遺1項、省級非遺10項、市級非遺52項、縣級名錄148項,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近年來,嘉善縣以江南水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為抓手,在大云繆家村積極探索“非遺+未來鄉村”的建設模式,繆家村目前建有數字非遺體驗館、丁海龍非遺傳承館、“云扣花間”盤扣工坊、杜鵑花館、鄉村非遺學堂等一批陣地,通過陣地的串聯,文化的聯動,用非遺力量助力未來鄉村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云扣花間”盤扣工坊以傳統非遺文化傳承與復興為宗旨,為省級非遺項目——傳統紐扣制作技藝創造非遺生活的土壤,位于在大云鎮十里水鄉游客服務中心,主要從事盤扣及其衍生品的創作、研發、設計、展示、體驗與培訓活動,大云鎮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助力農民就業增收,“云扣花間”不僅助力非遺盤扣的傳承,也將會帶動一批手工制作者。
這是嘉善著力推進鄉村非遺館體系建設的縮影。嘉善積極構建起以非遺數字體驗館為圓點,鎮(街道)、鄉村非遺館為射線的“網狀”體系,截至目前已建成鄉村非遺館8家。這些陣地集展示、體驗、互動為一體,成為賡續歷史文脈,展現時代風貌,傳承江南水鄉文化的重要窗口。下一步,嘉善將繼續加強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進一步加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非遺與現代生活相連接,使非遺在新時代迸發勃勃生機,在奔向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道路上,與時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