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深圳文博會北京展區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精彩亮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考察北京展區,了解裸眼VR沉浸式體驗空間CAVE、環球影城、致敬中軸線、8k紫禁城等項目,并對北京展區給予充分肯定。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莫高義陪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左三)考察北京展區,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莫高義(左四)陪同。
北京展區以“古都新貌——北京文化新篇章”為主題,聚焦紅色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構建了序廳、紅色印記、老城新韻、京品文創、數字客廳共五大篇章。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歌華傳媒集團承辦,完美世界、掌閱科技、藍色光標、泡泡瑪特、快看漫畫、工美集團等105家文化企業和機構通過現場展示和線上展示等多種形式參展。
▲北京展區
現場280件展品、21項互動體驗,打造了一場極具視覺沖擊力、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科技震撼力的盛宴。展覽立體化呈現北京在新發展階段中,積極培育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所取得的最新成果,突出展現出北京文化產業在弘揚紅色文化、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帶動城市更新、助力雙循環新格局的積極作用,讓觀眾充分感受到北京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城市魅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創新與科技手段交相輝映
文化創新與科技手段交相輝映,是北京展區的一大特色。
北京展區共有738平方米,然而VR、AR、AI、CAVE、8K、5G……各種高科技手段的純熟運用,將有限的實體展陳空間拓展為無限、立體、生動的文化空間。
▲北京展區“遇見北京”多媒體CAVE沉浸式空間。
裸眼VR沉浸式CAVE空間,堪為北京展區的最大亮點。高4米、寬7米、進深4米的屏幕圍合空間內,正在播放《偉大征程》精彩片段。
▲在北京展廳,觀者站在CAVE屏幕前,宛如親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的演出現場一般,感受那份偉大與震撼。
北京廣播電視臺國內唯一使用8K超高清技術實景拍攝的故宮紀錄片《紫禁城》聯合京東方全球唯一可量產最大尺寸的8KLCD顯示屏,為觀眾帶來8K全新視聽體驗。
在科技手段襄助下,文化內容的生產、創造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普通受眾不再是文化的單向接收者,也成為文化的參與者。
▲北京展區“數字客廳”。
還有北京日報與梟龍科技聯合研發的AR融媒體智能眼鏡,改變了傳統媒體采訪模式,實現了所見即所得的效果。它集采集、編輯、分發于一體,采用先進的AR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視頻穩像技術等,實現實時現場視頻連線、直播、人臉識別、智能語音轉換、同聲傳譯、語音識別等功能。
紅色文化讓千年古都熠熠生輝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站在新起點,回望百年奮斗征程。北京展區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紅色印記”板塊,展示了紅色閱讀、紅色文創、紅色工藝美術精品等項目,北京千年古都在紅色文化浸潤下熠熠光輝。今年7月,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北大紅樓相繼在北京正式對公眾開放,參觀預約場場爆滿。
▲北京展區“紅色文創”產品。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來自北京的紅色文化魅力,在展區的“紅色印記”板塊,黨史館和北大紅樓兩地的展覽及文創產品首次在京外展出。在剛剛結束的服貿會上備受追捧的紅色大劇《覺醒年代》文創產品也是首次在京外展示。
北京歌華傳媒集團與京東方攜手打造的智慧黨建立式一體機,使黨史學習更便捷高效和生動。
產業發展與城市更新相得益彰
正在進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北京,一直將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更新改造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近20年實踐探索,北京形成了一套“騰籠換鳥”的成功經驗。98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中,60%的園區由老舊廠房改造而成。它們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地、城市更新的承載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地、優質文化企業的集聚地和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這里呈現了北京文化產業園區的“前世今生”。
在北京展區,798藝術區、E9區創新工場、新華1949文化金融與創新產業園、隆福寺文創園等13家文化產業園區展示了它們破繭為蝶,以文化促城市更新的經典案例。
北京城市更新帶來的城市新景,體現了“北京模式”的引領輻射作用。首創·郎園在展覽現場展示了跨界互動藝術作品《尋跡大運河》。在傳統國畫、手工紙雕、現代動畫和高科技交互技術的相互配合下,大運河美景畫面與首創·郎園在大運河沿線城市開辟的文化產業園區落點相結合,引人遐想。
新業態新場景與新發展格局攜手并肩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新業態、新場景不斷生發嶄新創意,拉動消費、助力文化貿易,為北京文化產業注入新動能。北京展區展出的多款人工智能終端、互動體驗產品等展現了北京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成效,充分彰顯北京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
漫步北京展區,隨手就可以“玩兒”到新產品、體會到新創意。AI合拍機,讓觀眾可以在虛擬場景中與冬季冰雪項目運動員、冰雪賽場合影。得到APP,展示在線音頻課程、“每天聽本書”知識工程、得到電子書等數字產品,賦能受眾終身學習的需求。鯨世科技數字文創“小飛仙”及文物內涵數字互動展現、影譜科技“數字人臉互動”等項目,帶來更加生動有趣的視覺體驗。
▲北京展區“國潮”文創展區,觀眾在現場體驗老北京織布機織布。
同時,北京市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取得新成效。在北京展區,既有北京廣播電視臺源于北京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精心打造的文化精品欄目《遇見天壇》《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最美中軸線》《了不起的長城》,也有一件件“有用、有顏、有料、有趣”的文創產品。
▲琳瑯滿目的北京特色文創產品。
▲觀眾在北京展區“打卡集章”環節蓋章留念。
這些不光讓文物“活”起來,還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滿滿的文化幸福感。從充滿文化氣息的“公園文創”、款式多樣的“北京禮物”,到呆萌可愛的“首伯牛”、色澤艷麗的“燃燈塔”文創絲巾,都讓人愛不釋手。
▲北京琺瑯廠非遺大師正給觀眾展示非遺技藝。
▲北京展“尋找屬于你的京品文創”互動體驗區。
為了讓觀眾進一步感受“公園文創”的魅力,京東方和市公園管理中心還聯合推出“尋找屬于你的京品文創”互動體驗,觀眾通過AI技術,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獨特禮物。北京市琺瑯廠景泰藍大師現場展示非遺技藝。
▲這是北京展區京品文創展區,生動詮釋了古都北京的文化魅力。
為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設計制作的國禮《和平尊》也在北京展區隆重登場,這些都生動詮釋著古都北京的文化魅力。
▲在北京展區,觀眾通過數字化技術,了解國禮《和平尊》背后的文化故事。
在文化旅游新業態方面,北京展區還將9月20日剛剛正式開放的大熱文旅項目環球影城度假區帶到深圳觀眾面前,為觀眾解開環球影城的神秘面紗;“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標”合拍互動體驗,將為觀眾留下在北京的精彩瞬間。
▲觀眾正通過“AI互動合拍機”和環球影城合影。
▲“尋找北京文化新地標”百變屏。
講好最新最美最好北京故事
首都北京一直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時尚動感的現代都市生活,成為無數海外賓朋的心中、眼中追隨的心愿目的地。亮相北京展區的北京市政府新聞辦推出的“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優秀短視頻作品、“絲路大V看北京文化產業”等展陳告訴人們,北京的茶、北京的共享單車、北京的春節……北京的文化在海外賓朋的心中延續出一個個有味道有溫度的故事,傳播給更多人聽。文化,正是可愛北京的最亮色,也同樣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熱情回應。
▲北京文化海外傳播優秀案例亮相展會。
疫情以來,海外賓朋來京旅游訪問受到一定影響,但來自北京的數字閱讀產品,正在跨越山海、跨越時空將底蘊深厚又活潑生動的中華文化傳播給更多人。
亮相北京展區的點眾科技海外數字閱讀業務,將頭部內容翻譯出海。2020年7月,“Webfic”App在全球范圍內同步上線,目前已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萬注冊用戶提供服務。在北京展區現場,點眾科技以有聲配音活動設置互動體驗區,選取點眾科技旗下優秀現實題材文學作品《櫻花依舊開》《老戰士》《鐵路繁星》等有聲化經典片段,讓參會者進行片段內容配音,拉近現場參與者與有聲文學的距離。
▲北京展廳現場。
政策支撐成為文化產業新動能的強大引擎
105家參展的文化企業和機構,280件展品,這僅僅是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而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文化經濟政策體系的強大支撐。
作為北京市重要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增長態勢,從2004年6.4%提升到2019年的9.4%,始終居全國首位。去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總收入超14209.3億元,今年1-7月實現收入9447.2億元,同比增長30.4%。
2020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核心領域收入占全國比重21.5%。其中,新聞信息服務業收入占全國44.2%,內容創作生產收入占全國12.5%,創意設計服務收入占全國21.6%,文化傳播渠道收入占全國23.6%。
呈直線上升的產業發展業績離不開北京近年來出臺的文化經濟政策體系的精準服務。2009年以來,北京累計出臺相關配套政策超過80項,形成“1+N+X”文化經濟政策體系。觀眾可以在現場通過屏幕詳細了解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認定、房租通、投貸獎等政策。
短短5天的線下展會僅是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展示窗口,更多好資源、好項目、好創意還將通過線上展等形式提供給中外客商。北京展區期待著與四海賓朋攜手共建全國文化中心、匯聚起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