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近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王曉峰介紹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王曉峰在發言中提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越來越多體現在文化和旅游消費方面。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從9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政策措施。
重大《意見》重磅發布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在發言中提到: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0%;預計國內旅游30.8億人次,收入2.78萬億元,分別增長8.8%和13.5%;入境旅游7269萬人次,國際旅游收入649億美元,均增長5%。消費對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轉型、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目的是順應人民群眾文化和旅游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深化文化和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需兩端發力,不斷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設施更加完善、消費結構更加合理,消費環境更加優化,以高質量文化和旅游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意見》從9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政策措施。
其中,在第五條“著力豐富產品供給”中提到,包括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旅游演藝產品,到2022年,培育30個以上旅游演藝精品項目。
在第七條“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中指出,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當前,各地積極探索發展文化和旅游消費“夜經濟”,如北京市出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經濟增長,開展“點亮夜京城”促消費活動,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
組織開展深夜食堂美食節、燈光節、“秀北京”旅游演出等夜間主題活動;策劃組織一批戲曲、相聲、歌劇、音樂等主題鮮明的“夜京城”文化休閑活動;推動中心城區4A級以上景區根據實際條件延長開放時間;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美術館延長開放時間;推出“最美北京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游美食“打卡”地。全國其他地方也都在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
在第八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中指出,以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抓手,促進文化、旅游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發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等;引導文化企業和旅游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