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居民的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漫步羅湖,生態寶藏隨處可見,仙湖植物園、東湖公園、洪湖公園各具風姿,落眼城區,沿街錯落有致的社區公園,更猶如精致串珠,串聯起“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萬象羅湖”。
近年來,羅湖區積極探索高密度建成區社區公園品質提升之路,以“小而精”的標準不斷創新思維,一邊完善存量社區公園,一邊挖掘潛力用地新建社區公園。
接下來,跟上小編的腳步
還深受附近居民的歡迎
這得益于今年4月,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充分利用空間優勢,因地制宜引入5G+AR設備,打造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的5G智慧公園,使原本鮮有人至的橋下空間煥發新生。
在5G+AR游戲互動大屏前
“家門口”的公園讓市民休閑玩樂更多彩
“小孩子好奇心很強,最喜歡新奇的事物,公園里很多設備科技感十足,可以邊玩邊給孩子講解前沿科技知識,一舉兩得!”帶著孩子在該公園玩耍的市民張女士連連點贊,稱這個小公園“潮范十足”。
據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四級調研員陳彬介紹,筍崗立交社區公園、筍崗橋社區公園、翠湖社區公園皆為羅湖首批5G智慧公園試行點。
“5G技術不僅讓市民逛公園有了更多樂趣,我們還投入了一批‘陽光環衛無人車’‘無人駕駛垃圾轉運車’等智能設備,助力公園的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細化。”他表示,未來,羅湖將依托5G技術打造智慧公園綠道管理平臺,助力城區綠色發展,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地下是泵站,地上是公園
羅湖有辦法!
據悉,為盡量打消居民的疑慮,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聯合水務部門,巧用空間,打造了一處美觀性與功能性兼具的樂活社區公園——將地塊底部建設成泵房,泵房的表面則以“樂活”為設計理念,打造精致靚麗的開放式社區公園。
走進樂活社區公園
儼然一片城市深處的休憩之地
據該公園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巧思規劃,將泵站的主體都放在了地下,再通過時尚的設計,將通風口、設備吊裝口等泵站地面結構變成公園的特色景觀建筑,并用綠化加以點綴。
于是,地下是泵站,地上是公園,在保障了水泵站運作系統順利工作的同時,也為附近居民的幸福生活增添了一抹動人“綠色”。
如今
得到附近家長兒童的瘋狂打call
家住東曉街道翠嶺苑的劉女士每天都會帶孩子到“下樓即達”的東曉兒童友好公園。“這里以前就只是一片普通草坪,現在多了游樂設施后孩子特別喜歡過來,經常玩到舍不得回家。”
據了解,該公園地處金洲路與金稻田路交界處,附近居民小區與學校數量眾多。為解決兒童活動空間缺乏、游樂設施不足等問題,東曉街道在公園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整改造,著眼小微空間,最終讓一處處原本被忽視的角落趣變為兒童樂園。
改造后的東曉兒童友好公園
充分滿足各年齡段兒童的戶外玩樂需求
一個個精致、靈動、親民的社區公園
承載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
“希望羅湖的社區公園在數量增多的同時,也能根據片區特點設計出多個特色主題,使社區公園也能成為大家進行興趣交流共享的好地方。”采訪中,翠竹街道居民劉女士期待地說,“還可以因地制宜配備一些飲水機和衛生間,這樣一來社區公園的休閑體驗就更佳了!”
未來羅湖將以“公園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