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行走的故宮文化《石渠寶笈》繪畫數字科技展】首展在西安開啟,展期為2021年7月2日至2021年10月31日。
本次繪畫數字科技展甄選了《石渠寶笈》中數十幅最具代表性書畫作品,將傳統繪畫作品與數字技術融合,對經典畫作進行創意詮釋。打破文化、藝術、科技的界限、讓觀眾沉浸在中國傳世名畫的意境之中,用新穎別致的方式講述中華古代優秀璀璨文明。
展覽通過采用MR混合現實技術、全息多媒體技術、AI智能人臉識別等數字科技手段,對中國經典畫作:《千里江山圖》《西山雨觀圖》《浴馬圖》《韓熙載夜宴圖》《月曼清游圖》《貨郎圖》等進行創意詮釋,按畫作內容分類的邏輯打造出與古人進行一場超越時空的文化對話體驗。
展覽共分為七大展區,包括,“展卷區”、“觀山區”、“游云區”、“賞花區”、“浴馬區”、“入宴區”、“時趣區”。
展卷區
一排排擺放整齊的玻璃柜內,數十幅古代名畫精粹,靜靜舒展開來。不僅可以感受18歲風骨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領略11米長卷的青綠山水綿延山河,還可以欣賞顧愷之精巧構思講述曹植詞賦名篇,生動再現古代優美愛情故事的《洛神賦圖》。一次性領略中國古代繪畫精品之作,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非凡創意。
觀山區
由超大數字立體影像制作的《千里江山圖》,通過傳統藝術的數字活化將千里江山圖各部分動態化數字化,分別以古人與今人的視角對作品重新審視與建構,以大觀小、曠觀、神游、浸入式的視覺體驗,讓我們在現代與傳統、科技與藝術之間穿梭。置身于千里江山之中,感受壯麗山河傳達出的磅礴氣勢。
在形式上通過光學鏡面反射的原理,將空間向外延展,從而形成一個無限延伸的廣闊空間,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千里江山之中,感受壯麗山河中所傳達出自信。
游云區
《西山雨觀圖》描繪蘇州西山煙云變化、雨霽煙消的景色。云霧出沒,林木層疊,村莊、湖泊、小橋被籠罩在煙靄之中,置身在煙雨溟濛的江南山水中,恍如闖入一個世外桃源,給人一種汲水之精華,潤物芳澤的超脫之感。
《西山雨觀圖》卷 [明] 沈周
浴馬區
《浴馬圖》描繪了夏日疏林間,奚官在水塘為駿馬洗浴納涼的情景。人物與馬各具姿態,生動自然,相互呼應,營造了一個輕松的氛圍。人物衣紋流暢,樹木坡石勾勒簡練,色不掩墨,青綠與淺絳結合,色彩清麗雅致。
浴馬旨在營造作品與觀眾結合的“有我之境”,觀眾能穿梭作品之中感受在古畫中游園的樂趣,動與靜、真實的質感與虛擬科技結合,將浴馬圖中的樹木植被、沙汀山石,通過園林造景方式呈現,疊石之間古樹巍然而立。
賞花區
賞花從解構與重構的概念出發,基于《石渠寶笈》中描繪花鳥畫的作品,通過沉浸式空間的方式,表現花朵從播種到生長,再到盛開而后重生的過程,草木茂盛花團錦簇的畫面感與層次感,觀眾可以沉浸其間仿佛置身于花叢體會唯美中國風與科技藝術相結合的樂趣。
入宴區
《韓熙載夜宴圖》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細致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艷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畫了主人公超脫不羈、沉郁寡歡的復雜性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極高。
《韓熙載夜宴圖》卷(部分) [南唐] 顧閎中
裝置采用動態數字活化的方式將韓熙載夜宴圖由靜變動,通過AI智能面部識別替換技術采集觀眾的面部信息,給予觀眾特定的妝容,從而使觀眾實時穿越到古畫之中,觀眾可以實時扮演古畫中的角色,例如觀舞的郎粲、演樂的韓熙載、舞動王屋山等等。
時趣區
在那個沒有這些科技產品的年代,他們的娛樂方式,其豐富程度一點都不比現在少,二月放風箏、三月蕩秋千、投壺、弈棋……來大展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游戲互動的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開拓眼界,豐富文化知識,了解古人的智慧和童真樂趣,培養健康的娛樂方式。
秋千是一種古老的充滿趣味性的游戲,雅俗共賞,在與各種文化背景的演變之中已經包含了豐富文化的符號與內涵,裝置將傳統的秋千還原的同時,結合新媒體藝術語言將古人蕩秋千的畫面還原,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