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成立,意味著鄉村振興戰略將步入新的歷史起點,鄉村產業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重點議題。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代表性產業,鄉村文旅產業是釋放鄉村發展活力的關鍵力量。鄉村文旅產業有助于改善鄉村地區“以農為主”的單一化產業結構,輻射帶動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的全面提升,是鄉村振興事業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我國正大力構建內循環經濟體系,文旅產業作為支柱性、綜合性、帶動性產業,是推動經濟內循環、提升國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全球疫情沖擊之下,跨境旅游市場暫時停擺,近萬億出境游消費需求回流,國內旅游市場在科學防疫體系的保障下加速回暖,并呈現出逆勢上揚的新趨勢。國家文化和旅游部2月25日公布的《2021年春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情況》報告顯示,春節7天假期期間,我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56億人次,同比增長15.7%,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5.3%。
蟻利360全息投影展示設備
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已從高速發展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漸增加,其消費重心朝著品質化、體驗化、個性化轉移。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短途游、周邊游成為熱門風向,鄉村旅游憑借其便捷性、日常性、休閑性,成為文旅市場的主戰場。
在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鄉村文旅的痛點難點也日益凸顯。首先,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鄉村文旅的運營與下沉管理面臨挑戰,細節監管難度加大。雖然智慧旅游在鄉村地區已有推廣和應用,但仍處于硬件投入程度大于智慧應用程度的初級階段,未能實現數據賦能管理,難以達到創新示范效應。
其次,鄉村地區“區域大、分布散”的特性,使得鄉村社會面臨著政策難以落實到末梢、管理難以精確到個人、動態管理實施難以實現等現實困境。
再次,隨著進一步的文旅開發,鄉村文旅產業在資源整合、產業規劃、生態保護、應急處理等方面也將迎來更多挑戰。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持續推進,數字化大大推動了文旅產業在消費場景、產品形態、服務體驗、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創新升級,將成為助力鄉村文旅產業攻克痛點難點、抓住發展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蟻利全息投影技術應用現場
鄱陽縣高家嶺鎮龍嶺村開啟“黨建引領興產業,產業興旺促脫貧”致富新模式
高家嶺鎮圍繞“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示范點建設,制訂了《高家嶺鎮產業扶貧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重點發展大棚蔬菜、食用菌、茶葉、龍蝦、芡實等主導產業,打造了龍嶺村、包豐村等產業基地。成立了1300畝的包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680畝的龍嶺村牽牽蔬菜基地、50畝的金銀花種植基地、1000畝的油桃基地、1000畝的油茶基地等,打造了“龍嶺小辣椒”、“老俵情”等扶貧產業優秀品牌。
龍嶺村位于鄱田公路東側,緊鄰高家嶺集鎮中心。龍嶺村種植蔬菜的歷史悠久,由于傳統農業的局限性,農業生產發展較慢,農民的經濟效益提升不足,2000年,村黨支部審時度勢,決定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品品種,“龍嶺村自然環境好、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又交通便捷,利用這個優勢發展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龍嶺村駐村第一書記武雪姣告訴記者。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大棚蔬菜產業轉型升級,2007年,該村黨支部干部組織產業大戶以每畝600元年租金承包農戶土地,成立了“鄱陽縣牽牽蔬菜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大棚蔬菜產業由松散型向集約型的轉化。
蟻利360全息幻影成像設備
同時建立了“黨支部 基地 產業聯社 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按照“統一種植規劃、統一采購包裝、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對外銷售”的“五統一”產業管理模式,帶動10個村的272貧困戶共1041人,7個“一村一品”產業帶動貧困人口1081人,貧困戶戶均年收益達2000元以上。目前,產業聯社經過產業升級,建立了幼苗孵化中心、標準化冷庫、郵樂購電商平臺等基礎設施,形成了“種、產、銷”一體化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