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同學站在陳獨秀和李大釗身旁。”6月27日下午,在全新落成的北京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北理工)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張虹正將學生帶入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場景中,讓他們切身感受波瀾壯闊的“覺醒年代”。
邁出嘉興南湖的小紅船,翻閱白雪皚皚的夾金山……一轉頭,熒幕上,北理工延安時期的老院長徐特立,正在講述紅色校史,師生仿佛重回1940年創校時期的窯洞。“這種形式特別酷,有一種和歷史對話的感覺,仿佛自己就在現場。”體驗課程的學生感慨,“思政課竟然還能這么上!”
近年來,將虛擬現實技術(VR)應用于思政課堂,已成為高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方向。但受到頭戴式VR設備規模和平臺場地等因素限制,VR技術始終無法滿足大規模思政教學的使用,國內高校“VR思政”大多仍停留在實驗階段。2021年,在建黨百年之際,北理工黨委結合良鄉校區建設,專項劃撥200平方米專用場地,立足馬克思主義學院在VR思政教學方面取得的優勢,建成全國高校范圍內首個落成并啟用的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推出國內高校首個VR思政教學3.0版,即思政課VR沉浸式體驗教學模式。
該教學中心可以同時容納100人開展VR思政課教學體驗,完全能夠滿足目前30至60人思政教學班的授課需要,從而推動VR思政真正走入課堂。
“我們針對VR技術特點,充分運用鏡頭語言,改變傳統敘事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編入歷史事件的展示過程之中。”青年教師吳倩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感到,“作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要牢牢抓住學生群體的特點。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信息技術素養。”老師們運用專業化的技術手段和平臺,讓技術真正服務于課堂,讓思政課從內容到形式全部“活”起來。
“沉浸式智慧教育的探索將虛擬仿真、影音視聽和在線學習集成在一起,形成更震撼、更豐富、更直觀、更形象的感官刺激的視聽盛宴。”27日下午,在現場觀摩思政課教學的北理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林英表示,辦好新時代思政課,需要做很多創造性工作。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也是北理工思政課建設的鮮明特色。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能力素養,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
北理工黨委副書記包麗穎透露,校方將大力推動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實現對思政課課程的全覆蓋,構建常態化與動態化相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打造立德樹人的綜合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