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歲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誠唐希望以自己的方式,通過“紅色風華”系列作品,帶著大家重溫這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講述新時代的紅色故事,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
“紅色風華”系列第二站——誠唐帶你走進廣東樂昌紅軍長征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紀念館。
樂昌紅軍長征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紀念館
紅色風華 獻禮七一
紀念館通過展現紅軍的事跡和當事人的回憶,為觀眾呈現出紅軍最真實的一面,表現紅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對革命信念的堅守,為后人提供一個緬懷紅軍的絕佳場所。
關于紅軍,大家多是從文學或影視作品中了解到他們。戰無不勝、紀律嚴明,是他們永恒的標簽。我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紅軍一定會取得勝利,百姓們也一定擁戴紅軍。但其實,對于真實的紅軍形象,普通人了解得并不多。
長征不是一次體面的出征,而是敵人瘋狂進攻下的一次轉移。為保存實力,消滅敵人,紅軍放棄了根據地,帶上輜重、眷屬和群眾踏上了西進的遠途,在缺乏武器和補給的情況下,擊退了敵人無數次的進攻,跳出了敵人重重的包圍圈。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今天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只能通過紅軍長征留下的各種遺物,以及依舊殘存在老人們腦海中的記憶來追憶他們。
樂昌本地的老人們依然清晰記得80多年前紅軍經過這里時的事跡。誠唐策劃團隊從老人們口中了解到,紅軍進入樂昌境內后,始終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不強占一間民房,不隨便采摘老百姓的青菜,用錢買油、鹽、柴、米等生活物資,向老百姓借用各種炊具、用具,損壞了照價賠償。
樂昌紅軍長征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紀念館,是誠唐精心打造的紅色記憶場館,即將在近期落成。誠唐希望用最真實的紅軍事跡和當事人的回憶為觀眾呈現紅軍的真實一面,展示出紅軍的革命信念,為后人提供一個緬懷紅軍的絕佳場所。
序廳采用組雕形式,以軍民魚水情意象為前景,以“五嶺逶迤騰細浪”的意象疊加向日峰戰斗和翻越大王山鏡像為后景,并將毛澤東《七律·長征》凸顯在后景中央。
以紅軍在樂昌的行軍經過為主題的沙盤,配合燈光線路的指示,展示紅軍具體的行軍和戰斗場景,同時播放相關視頻,講解樂昌境內的紅軍活動。
借鑒紅軍指揮所復原的等比例紅軍指揮場景,將戰火紛飛年代里的紅軍指戰員鎮定自若、指揮調度紅軍的情景展示給觀眾,更有助于大家對紅軍的戰斗成果的理解。
翻越大王山是紅軍在樂昌境內最驚險的活動,策劃團隊還原出樂昌山高林密的地理特點,結合場景和多媒體的形式,向觀眾展示出樂昌紅軍的真實經歷。
紅軍從突破第一道防線開始,先后經過南雄、仁化、樂昌等地,成功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萬里長征艱苦卓絕、可歌可泣,長征如一座豐碑,蕩氣回腸的長征精神,值得后人代代傳承。